-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系统规划海绵城市
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
赵敏华
2404491983@
TEL;
水系统规划海绵城市
一、海绵城市发展历程
二、系统规划顶层设计
三、海绵城市规划案例
四、海绵城市缓解雾霾?;;;《海绵城市指南》 第二章
1 海绵城市 定义?
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
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
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
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市积存、渗透和净化,
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合流;绿色基础设施发展 (1972~2011)
最近40年,BMPs到L ID、SUDS,到绿色基础设施
1、BMPs体系 1972年,美国联邦水污染控制法第一次提出最佳管理措施BMPs (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起初BMPs主要是控制非点源污染,现在BMPs已经注重利用综合措施来解决水质、水量和生态等问题。BMPs包括雨水池(塘)、雨水湿地、渗透设施、生物滞留和过滤设施等工程性措施, 及各种管理措施。
2、 L ID体系 (Low Impact Development)的理念,最初由
新西兰科学家提出。1990年,美国马里兰州环境资源署将LID和最佳管理措施BMPs有机结合,从基于微观尺度控制的BMPs基础上,发展成L ID体系,主要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在开发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冲击和破坏,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 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 低冲击开发)
模拟开发前的自然生态状况,
减少开发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透水路面和不透水路面铺装的对比图(美国
Pringle Creek Community - Salem Oregon)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体系的发展
3、 SUDS体系 1999年英国为解决传统排水体制产生的洪涝和污染
对环境破坏等问题,吸取LID优点,将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到排水系统,
建立了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 ( Sustainable UrbanDra inage Systems)。
SUDS主要综合考虑水质、水量和娱乐游憩价值,见下图。
SUDS由“传统排水”提升到维持良性水循环的可持续排水系统,
综合考虑水量、水质、水景观和生态环境;
由原来只对城市排水设施的优化,上升到对整个区域水系统的优化,
还考虑城市污水与再生水, 通过综合措施改善城市整体水循环。;4、GSI 2008年低影响开发国际会议
绿色雨洪基础设施
Gree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
5、GI 2010年美国环保总署
绿色基础设施 Green Infrastructure;美国西雅图市社区改造(LID);
生态花坛;西雅图LID都市自然排水系统改造样板街区 SEA Street
(2001); SEA Street
九年监测结果:
径流总量减少
85% ;2007年12月3日 百年一遇暴雨;2007年12月3日百年一遇的暴雨;绿色基础设施LID20年,到2011年?;;;;2015年1月20日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
组织申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11月1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
成都年会 水利部部长陈雷
“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
夯实美丽中国水利基础”
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的“海绵家园”“海绵城市”;农村→城市水利
工程→生态水利; 扩建或新建城市水系
目标:
蓄水量增加率≥20%
蒸发量变化≤10%;海绵城市(LID)内涵、途径与展望;一、海绵城市四项内涵
二、海绵城市三项途径
三、海绵城市六项展望;32;33;3.转变排水防涝思路; 4.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
径流总量不变:渗透、存储等
峰值流量不变:渗透、调节等 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措施
峰现时间不变:滞留、调蓄等;36;二、实现海绵城市三项途径;
;明确目标,层层落实;
;2015年米兰世博会主题: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6. LID智慧化;新西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
较为完善的立法与行政法规
低设计影响理念的雨洪管理规划
基于数字模型、信息化技术的精细化管理
严格的监督与执法;
水系统规划海绵城市 一、海绵城市发展历程 二、系统规划顶层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