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经外科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脱髓鞘病 病例四 黄×× 女性 33岁,患者因头晕,左侧肢体无力一年,于2000年3月收入院。神经系统检查除左上肢肌力Ⅳ,腱反射增高,Hoffmann(+)外其他均正常。患者曾被诊断为脑脓肿及脑囊虫病。囊虫抗体(-)。 头颅MRI显示左侧大脑半球皮质下多发圆形异常信号病灶,周围有水肿区,占位效应不明显,呈环状强化。 神经外科立体定向脑组织活检,病理证实为脱髓鞘病 脱髓鞘病是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髓鞘脱失性疾病,病变发生在白质,头颅CT、MRI能清晰显示出病灶,多不规则呈团快状,病灶周围没有明显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发作期可有轻度强化。 以上几例病例影象学改变与常见脱髓鞘病有不同之处,有似肿瘤的地方,因此出现假性肿瘤之称。 疾病概述 疾病名称探讨 Demyelinating monofocal pseudotumor lesion脱髓鞘假瘤病变 Large focal tumor-like demyelinating lesions of the brain脑内瘤样脱髓鞘病变 Tumor-like masses of demyelination 瘤样脱髓鞘病变 Pseudotumor forms of demyelinating diseases假瘤样脱髓鞘病 具有独特临床和病理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独立病变 假瘤样脱髓鞘病(Pseudotumor forms of demyelinating diseases)又称肿瘤样炎性脱髓鞘病,是炎性脱髓鞘病的一种特殊类型,表现为貌似胶质瘤的单个病灶,不易与胶质瘤鉴别。 假瘤样脱髓鞘病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被人们所认识的一类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Vander Velden 1979年首次报道之后不断有文献报道。 Medline检索:1974-2001年共发表相关文献227篇,直接阐述本病文献36篇,可统计的病例数76人。 假瘤样脱髓鞘病临床表现往往以脑实质占位及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为主,加之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尚不足而经常将其误诊为脑原发或继发肿瘤。 假瘤样脱髓鞘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大多经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因此正确认识这一疾病十分必要。 病理改变 肉眼可见病灶常位于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大小不等,灰白色,质中等,境界不清。 急性期光镜下可见大量密集的淋巴细胞在血管周围呈套袖状侵润(HE染色),LCA呈弥漫阳性,CD45RO大部分阳性,CD20少数散在阳性,而白质髓鞘破坏区内有大量单核及巨噬细胞弥漫侵润,其胞质内为被吞噬的髓鞘组织(LFB染色),同时伴有较多的肥胖型星形细胞增生,病变区髓鞘脱失而轴索相对保留,此时易被误诊为肥胖型星形细胞瘤。 随病程延长,巨噬细胞及肥胖型星形细胞均明显减少,纤维型星形细胞明显增生,巨噬细胞内髓鞘残屑多已降解为中性脂肪,故胞浆多为泡沫状或颗粒状,α1-AT、溶菌酶及CD68均为弥漫阳性, LBF染色已难找见蓝染的髓鞘残屑,但增生的星形细胞中仍不乏增生活跃,核大深染欠规则,还偶见核分裂相,GFAP呈弥漫阳性,此时可能误诊为纤维型星形细胞瘤。 临床特点 发病年龄10-80岁,20-50岁为多发,女性多于男性。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逐渐进展无缓解复发史,发病前多无明确诱因。 有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压高症状,同时伴有单瘫、偏瘫、截瘫,尿失禁,语言障碍,感觉障碍,局灶癫痫等症状体征。 大部分为脑或脊髓的单发病灶,,病变多位于大脑半球皮层下白质,发生于典型多发硬化常发部位(视神经、室旁白质、脑干)之外。 影像学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的典型CT和MRI表现多为脑室旁皮质下白质内多发弥散的异常密度/信号,通常无占位效应。而假瘤样脱髓鞘病CT和MRI可有肿瘤样占位效应,环形强化水肿,病灶多为单发。 CT表现为单发圆形或片状影,多呈低密度,少数呈等、低混杂密度或高密度,周围有低密度水肿带,轻至中度占位效应。 MRI表现为局灶性肿物边界不清或较清,T1加权像多为均匀长T1信号,少为短、长T1混杂信号,T2加权像多为均匀长T2信号。增强扫描大多明显强化,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早期病灶多为均匀强化,慢性起病的晚期病灶多呈周边花环状强化,少部分病灶内可见更低信号区(囊变)。 多数脱髓鞘假瘤环形强化为非闭合性环形增强(半月征),而肿瘤炎症强化较少出现半月征。脱髓鞘假瘤病灶的水肿带会随病程的推移而减轻或消失,胶质瘤则无此改变。脊髓胶质瘤通常明显强化且边界较清,但多位于脊髓中央区域且易合并脊髓空洞,而脱髓鞘假瘤多位于脊髓周边白质区,邻近无继发空洞。 脑脊液检验 脱髓鞘假瘤患者如病变较大,出现颅内压增高情况较常见,蛋白轻、中度升高,其他 检验基本同脱髓鞘病 主要鉴别诊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