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第四课时导学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林黛玉进贾府第四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第四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   【学习目标】   .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   2.   探究王熙凤、贾宝玉的形象特征。   【巩固提升】     .根据人物性格特点,为空缺处选填恰当的语句   ①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A“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比老祖宗的亲孙女儿还要大气、漂亮,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c“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和她的母亲──老祖宗的亲闺女一模一样,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    2、黛玉一见(宝玉),便吃一大惊,   A说道:“这人我好像见过,何等眼熟!”   B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c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待我过去问问他,便可知。”   3.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札?”心下想时,   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   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1)语段开头是写王熙凤的出场,她的出场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主要是什么?   答:   ①出场方式:      。   ②作者用意:      。   (2)文中画线的文字,表现了王熙凤的哪些特征?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①是   描写,用的是  的手法;②是   描写,用的是   的笔调,突出宝玉的   ;③是模拟   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   性格,这是宝玉的   特点,用的是   的手法。   (2)“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是说: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   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   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3)“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是说:()   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   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   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   (4)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三段都用了借喻修辞手法   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   D.③段作了反语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