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GB 5617_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pdfVIP

GB 5617_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 书9.14: 620 .178.1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 GB 5617一.5 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effective depth of hardening after induction or flame hardening of steel 木标准确定了钢制零件经过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DS)和规定了这个硬化层 深度的测量方法。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3754-1976((钢一火焰淬火或感应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 a.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的硬化层深度大于。.3mmo 七.经过表面淬火后的零件,在离表面三倍于有效硬化层深度(DS)处的硬度,须低于极限硬 度 (HV i{L)减去100。 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条件,经有关各方协议,可以规定采用较高的极限硬度值测定有效硬化层深度。 2名词、术语 2.1极限硬度:零件表面所要求的最低硬度(HV)的函数,由下式求出: HV Hi=0.8 x H V },s 式中:HV m-— 极限硬度; HV si— 零件表面所要求的最低硬度。 经有关各方协议,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极限硬度值。 经有关各方协议,也可用表面洛氏硬度法测定。在这种情况下要规定极限硬度值。 2.2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DS):从零件的表面到维氏硬度等于极限硬度的 那一层之间的距离,硬度测量所采用的负荷为9.8 N(1 kgf)a 经有关各方协议,可以采用4.9N (0.5kgf)到49N ( 5 kgf)范围的负荷。 2.2.1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用字母 IDS”表示,深度单位是mmo硬化层深度 表达方式如F: 例如:硬化层为0.5 m m,可写成DS =o.50 按照有关各方协议,负荷不采用9.8N (lkgf)或采用其它极限硬度值时,要在字母DS后面写 出下标。 例如:选定负荷为4.9N (0.5kgf),极限硬度值采用零件所要求的最低表面硬度值0.9倍,测得 硬化层深度为0.6mm,可写成DS 4.9/0.9二0.6. 3 测量 测U应在各方协议规定的表面卜的 ,个或多个区域内进行,并且要在图纸卜标明。 3.1有争议的情况 国家标准局1985一11一25发布 1986一08l一0实施 GB 5617一as 在有争议情况下,这里所规定的测定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方法是唯一可采用 的方法。 a.2 测t原理 用垂直表面横截面上的硬度变化曲线来确定有效硬化层深度,是用图解法在曲线上求出的。该硬 度变化曲线,表示横截面上的硬度随着零件表面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 3.3测1方法 除非有关各方另有协议,一般是在淬火状态的零件横截面上进行测量。 在不能用原零件的情况下,经各方协议,可用与零件硬化部位同一形状、相同尺寸、同一钢种及 相同热处理条件的试样上进行测量。 3.3.1测量面的制备 垂直淬硬面切断零件,切断面作为检验面,检验面应抛光到能够准确测量硬度压痕尺寸。在切断 和抛光过程巾注意不要影响检验面的硬度,并不可使边缘形成圆角。 3.3.2硬度的测定 硬度压痕应当打在垂直于表面的一条或多条平行线h,而且宽度为1.5 mm区域内(见图)。 最靠近表面的压痕中心与表面的距离(d,)为。.15mm,从表面到各逐次压痕中心之间的距离应 每次增加O.lmm(例如,d:一d、应为0.1 mm)。当表面硬化层深度大时,压痕中心之间的距离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