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大学研究生文献综述
杏鲍菇栽培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杏鲍菇栽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杏鲍菇生物学概述,杏鲍菇栽培概述,以及杏鲍菇袋式工厂化栽培关键工艺的研究现状,包括培养基中的碳源的研究、氮源的研究、碳氮比的研究、培养基配方的研究,培养基含水量的研究,培养基PH值的研究,栽培袋规格与装料量的研究,后熟期长短的研究,不同出菇方式的研究和杏鲍菇液体菌种培养方式研究现状。
关键词:杏鲍菇;栽培;碳源;氮源;pH;培养基;培养料
1. 杏鲍菇概述: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Dc.: Fr)Quél],又名刺芹侧耳、杏味鲍鱼菇、雪茸,是一种肉质肥厚、菌柄粗壮、质地脆嫩,营养丰富,有杏仁香味、口感极佳的珍稀食用菌。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自然条件下,杏鲍菇生长于高山、草原和沙漠地带,腐生或兼性寄生在伞形科植物刺芹、阿魏及拉瑟草的根部和周围的泥土中,春末夏初季节多有发生。主要分布地区: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中亚地区。在我国的新疆和四川西部也有分布,也有“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之称。[1]
2. 杏鲍菇栽培概述
杏鲍菇人工栽培研究起始于法国、意大利和印度。Kalmar(1958)首次开展人工栽培试验。Henda(1970) 在印度北部的克什米尔高山上发现了杏鲍菇,并进行了段木栽培研究。法国、意大利和印度的科学家先后进行了分类、遗传和栽培研究,但因产量低等原因,长期以来杏鲍菇在全世界鲜有商业化栽培。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台湾省、意大利和泰国利用调温、调湿的自动化生产工艺进行了杏鲍菇的批量试验。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1998年产量在1000吨,到2004年已达到2万吨以上。韩国近年也在大力发展杏鲍菇的栽培,生产工艺基本与日本相同[2]。
我国大陆的杏鲍菇栽培研究始于1993年。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首次从台湾引进原产自欧洲的杏鲍菇菌株,之后又收集和分离了10个来自世界各地的杏鲍菇菌株,并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了有关杏鲍菇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研究的多篇文章,为我国杏鲍菇的栽培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把杏鲍菇自然季节栽培技术推广到农村[3]。
近年来国内杏鲍菇的生产发展十分迅速,已从季节性栽培向工厂化栽培转变。工厂化是利用工业上的一些先进设备和设施,如温、光、气、湿的调控装置和空气净化装置,在相对封闭保温的食用菌生长车间内,通过对食用菌生长车间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主要环境条件的调控,形成一种适合于食用菌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并逐步发展和完善食用菌栽培机械化,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业化、标准化现代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实现食用菌全天候工厂化周年生产。
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进行杏鲍菇栽培试验, 1995年产量在1,000 t,到2004年已达到29,000t以上[40]。1993年,我国三明真菌研究所开始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菌种选育和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研究。2001年我国杏鲍菇产量为7,300 t,而2003年已经达到114,100t,成为增长最快的国家[41-43]。
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于本世纪初以瓶栽方式进行工厂化生产尝试,另外上海奉贤农业园区也有一定的瓶栽生产规模。目前在山东、广州、惠州、北京、天津、江西、上海、漳州、江苏的昆山等地出现大规模墙式周年杏鲍菇栽培工厂。特别是福建的漳州地区发展速度相当快,建有几十座日产量以吨计的专用栽培杏鲍菇的厂房。自2006年以来专门生产杏鲍菇厂家数,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已达数十家,将成为继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之后发展最快的菌类。
虽然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比双孢蘑菇和金针菇迟,开发时间不长,生产工艺尚未十分稳定,但其口感很好,又耐储藏,货架期长,近年来市场需求量已大幅度增加。可以预测其栽培工艺稳定性一旦突破,就有可能比金针菇产品更受到市场欢迎的产品。
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于本世纪初以瓶栽方式进行工厂化生产尝试,并获得成功;另外奉贤农业园区也有一定的瓶栽生产规模。北京荃珍隆杏鲍菇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日产鲜菇2.5t,年生产能力达900t。目前在福建、广州、北京、上海、山东、山西、天津、浙江、江苏等地出现大规模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生产。其中福建的漳州地区发展速度相当快, 2008年漳州杏鲍菇工厂化栽培厂家总日产鲜菇38t ,年生产能力达14,000t。
3,杏鲍菇袋式工厂化栽培关键工艺的研究现状
3.1培养基的研究
3.1.1碳源的研究
杏鲍菇属于木腐生菌类。宋爱英在对杏鲍菇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实验中表明:经人工驯化培育后的杏鲍菇菌株,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比较强的食用菌,需要丰富的碳源和氮源[4]。杏鲍菇菌丝生长所需的碳源来自纤维素、木质素、淀粉和葡萄糖等。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其次为葡萄糖。有机氮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届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作文“君子有三鉴: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导写及范文.docx VIP
-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1).pdf VIP
- 2020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起点数学(文).docx VIP
- 钢筋混凝土化粪池22S702.pdf VIP
- 医疗设备投放合同.docx VIP
- 附件2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调查表.doc VIP
- 《Python程序设计》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1-110.pptx VIP
- 水电站防汛工作检查表[一].doc VIP
-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报告.doc VIP
- 全概率公式(呼伦贝尔学院吴美华)教学课件.ppt.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