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与电活动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三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味觉 蕈状 轮状 纤维状 叶状 乳头: 一、味觉感受器的结构与构成 除丝状乳头外,其他3种均有味觉感受器——味蕾 二、味觉成分、感受机制 味蕾呈卵圆形花苞状,由支持细胞和味蕾细胞组成,有味孔伸向舌表面,感受口腔内食物的味道。不同部位的味蕾分别感知甜、酸、苦、咸4种味道 味觉信息的传递 甜、苦和酸、咸二种不同传递途径 三、味觉感受区域及神经 四、味觉感受的投射 孤束核 面、三叉、舌咽、舌N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中央后回角、岛叶 味觉细胞 味觉的概念与分类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不同地域的人对味觉的分类不一样。 日本:酸、甜、苦、辣、咸 欧美:酸、甜、苦、辣、咸、金属味 印度:酸、甜、苦、辣、咸、涩味、淡味、不正常味 中国:酸、甜、苦、辣、咸、鲜、涩。 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只有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他们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产生的。 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 涩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而产生的一种收敛感觉。 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婴儿有10000 个味蕾,成人几千个,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味蕾大部分分布在舌头表面的乳状突起中,尤其是舌黏膜皱褶处的乳状突起中最密集。味蕾一般有40-150 个味觉细胞构成,大约10-14 天更换一次,味觉细胞表面有许多味觉感受分子,不同物质能与不同的味觉感受分子结合而呈现不同的味道。 一般人的舌尖和边缘对咸味比较敏感,舌的前部对甜味比较敏感,舌靠腮的两侧对酸味比较敏感,而舌根对苦、辣味比较敏感。 人的味觉从呈味物质刺激到感受到滋味仅需1.5-4.0s,比视觉13-45s,觉1.27-21.5s,触觉2.4-8.9s 都快。 味觉的一般生理特点 味的阈值 在四种基本味觉中,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但就人对味觉的敏感性来讲,苦味比其他味觉都敏感,更容易被觉察。 阈值:感受到某中成为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常温下蔗糖(甜)为0.1%,氯化钠(咸)0.05%,柠檬酸(酸)0.0025%,硫酸奎宁(苦)0.0001%。 根据阈值的测定方法的不同,又可将阈值分为: 绝对阈值:指人从感觉某中物质的味觉从无到有的刺激量。 差别阈值:指人感觉某中物质的味觉有显著差别的 刺激量的差值。 最终阈值:指人感觉某中物质的刺激不随刺激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刺激量。 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 ①物质的结构: 糖类—甜味,酸类—酸味,盐类—咸味,生物碱—苦味。 ②物质的水溶性: 物质必须有一定的水溶性才可能有一定的味感,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无味的,溶解度小于阈值的物质也是无味的。水溶性越高,味觉产生的越快,消失的也越快。一般呈现酸味、甜味、咸味的物质有较大的水溶性,而呈现苦味的物质的水溶性一般。 ③温度: 一般随温度升高,味觉加强,最适宜的味觉产生温度是10-40℃,尤其是30℃最敏感,大于或小于此温度都将边得迟钝。 温度对成为物质的阈值也有明显的影响: 25℃:蔗糖0.1%,食盐0.05%,柠檬酸0.0025%, 硫酸奎宁0.0001% 0℃: 蔗糖0.4%,食盐0.25%,柠檬酸0.003%, 硫酸奎宁0.0003% 味的相互作用 两种相同或不同的物质入口时,会使二者各自呈味都有所改变的现象,称为味觉的相互作用。 A 味的对比现象: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适当调配,可使某中呈味物质的味觉更加突出的现象。如在10%的蔗糖中添加0.15%氯化钠,会使蔗糖的甜味更加突出,在醋酸中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钠可以使酸味更加突出,在味精中添加氯化钠会使鲜味更加突出。 B 味的相乘作用: 指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质进入口腔时,其味觉强度超过两者单独使用的味觉强度之和,又称为味的协同效应。甘草铵本身的甜度是蔗糖的50 倍,但与蔗糖共同使用时末期甜度可达到蔗糖的100 倍。味精与核苷酸(I+G)也是。 C 味的消杀作用: 指一种呈味物质能够减弱另外一种呈味物质味觉强度的现象,又称为味的拮抗作用。如蔗糖与硫酸奎宁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味的变调作用: 指两种呈味物质相互影响而 2 导致其味感发生改变的现象。刚吃过苦味的东西,喝一口水就觉得水是甜的。刷过牙后吃酸的东西就有苦味产生。 E 味的疲劳作用: 当长期受到某中呈味物质的刺激后,就感觉刺激量或刺激强度减小的现象。连续的吃糖。 嗅觉 一、嗅觉感受器的结构与构成 放大的嗅觉感受器 二、嗅细胞及其感受原理 G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基层全科医生能力提升题库答案-华医网项目学习.docx VIP
- 《“1+X”无人机摄影测量》课件——项目三 像控点采集.pptx VIP
- 中医英语入门-学堂在线网课答案修改版.doc VIP
- 健康照护师练习试题及答案.docx
- 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协议书.docx
- 一例脑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个案护理(1) PPT课件.pptx VIP
- 股东无息借款协议通用7篇.docx VIP
- 基于BIM技术降低机电管线综合布置碰撞率.docx VIP
- 《“1+X”无人机摄影测量》课件——项目六 数字正射影像图.pptx VIP
- 2023年江苏省健康照护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考试复习题库-下(判断题部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