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肌松药监测和残余系
                    残余肌松和肌松监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李士通  受体阻断比例与肌松效果 残留肌松的发生率  1979年Viby-Mogensen检查了72例麻醉后恢复室病人, 67例新斯的明拮抗,仍然有42%(30例)病人拇内收肌TOF比值小于0.7。在68例已经充分清醒并且可以合作的病人中,有16例(24%)不能持续抬头5秒。  临床监测与肌松残余 肌松药时效 中效肌松药如维库溴铵和阿曲库铵时残留肌松的发生率下降至10% 长效肌松药残留作用一般报道仍为20%~50%  RNMB 26% vs 5.3%(Pan vs VecAtr) (Berg et al.)   残余肌松的危害 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和失保护等 老年病人应用长效肌松药,如果TOF0.7,其术后肺部并发症肺炎、支气管炎发生率是使用中短效肌松药阿曲库铵或维库溴铵病人的4倍,分别为16.9%和4.2%。 但如果TOF≥0.7,则两组病人的肺部并发症无差别。 肌松监测的意义 评价肌松药的性质和效能 不同个体,不同病理状态,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对不同肌松药的敏感性不同 准确掌握肌松恢复情况,改善患者预后  Lars I. Eriksson, Anesthesiology 2003; 98(5) :1037-1039 .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nd Neuromuscular  Monitoring: Its Time for Routin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      基本原理 刺激运动神经,产生肌纤维反应: (1)肌肉机械收缩反应       肌力       肌收缩速度 (2)肌肉的反应性复合动作电位                                  肌松监测仪 机械效应图法(mechanomyography,MMG)  肌电描记法(electromyograhy ,EMG) 加速度法(acceleromyography,AMG) 肌音描记法(phonomyography,PMG)    单刺激(ST): 1、基本条件 (1)波宽0.1-0.3ms (2)单向刺激(负极刺激神经) (3)电流10mA-70mA (4)频率0.1Hz,1.0Hz 2、监测受体范围 		70-98% 3、对照及基线水平  强直刺激(TS): 1、30-200Hz 2、衰减与易化 3、阻滞性质 4、频率高疼痛增加、后效果延长 强直刺激后颤搐计数(PTC) 1、无效应期进一步探测阻滞深度 2、强直刺激(50Hz,5sec) 	间隔3sec,1Hz单刺激 3、PTC出现到ST出现 		刺激气管隆突无体动(PTC2) 四个成串刺激(TOF): 1、波宽0.2-0.3ms,频率2Hz,串长2秒,串距12秒 2、定性和定量    衰减T4/T1	 	  T4消失75%,T3消失80% 		 T2消失90%,T1消失100% 3、恢复T4/T10.9 DBS(DBS3.3、DBS4.3) 1、双短强直刺激D1和D2 		波宽0.2-0.3ms 		频率50Hz(2-4次) 2、评定:眼睛和/或触摸 3、T4/T1 与D2/D1关系  TOF与PTC的关系 MMG(肌力) 公认的准确可靠监测手段 MMG法的拇内收肌等长收缩力的测量已经成为NMT的金标准 只能应用于拇内收肌  加速度法(AMG)特点 操作方便易行,人机连接简单 仅需要一个简单的加速度传感器感应所测肌肉的位移 前提是要保证所测定位移的肌肉能够自由活动 ,并保证加速度传感器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AMG    MMG 同时监测拇内收肌,发现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平均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 。 当MMG法监测下的TOFR为 0.7时,相应的AMG法下TOFR的95%可信区间为0.4-1.0。 即使同一肌肉,加速度法与机械力法也不能互相比较 。 AMG    MMG用于恢复监测 AMG法TOFR值恢复到0.7的过程中,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 当MMG法的TOFR0.7时,AMG法的TOFR值将大于MMG法的值。 有结果显示,当MMG下的TOFR为0.83时,AMG法下的TOFR已经大于0.90 。 加速度法会过高的估计恢复程度 。 M-NMT(压电)    MMG M-NMT的TOFR=0.80时,MMG法TOFR为0.798 。 M-NMT的变异较大,有可能会过高估计肌松恢复程度,但对这部分病人来讲,TOFR的值仍在0.70的以上。 与MMG法准确性相当。   监测部位 不同监测部位起效时间的差异, 与药代动力学有关,其主要受监测部位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眼轮匝肌最快起效,其次为拇内收肌,再者为足拇短屈肌 。 比较皱眉肌和眼轮匝肌,发现皱眉肌起效快,可能与其毛细血管指数高有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精神分析-人格and-人际交往课件.ppt VIP
 - 儿童A族链球菌咽扁桃体炎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5).pptx VIP
 -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口语交际 讨论 教学设计 .docx VIP
 - 2023年最新资料员考试题库附参考答案【精练】.docx
 - 2024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中兴通讯为例.docx VIP
 - 精神分析人格and人际交往课件.pptx VIP
 - 精品解析: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4版)张绍群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