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争夺水权、寻求证据.PDF
爭奪水權、尋求證據
清至民國時期關中水利文獻的傳承與編造
鈔曉鴻
厦門大學歷史學系
提要
本文根據作者在關中地區所收集的民間水利文獻,參照明清以
來地方志的系統記載,探討清代至民國時期當地水利文獻是如何傳
承,怎樣被生產、製造出來的。在對史料進行發掘闡釋的基礎上,
冀以揭示環境變遷、資源爭奪背景下,當地人的若干心態與行為方
式。文章以清河沿岸各條渠道為中心,查核對照各類文獻,發現明
清以來地方志記載的同一渠道名稱並不統一,大多只是代號而已;
而在民間文獻中,卻存在着對若干渠道的刻意命名並賦予其特定含
義,及伺機向地方志等文獻中滲透的現象。比較民國年間劉屏山編
輯的《清峪河各渠記事簿》底稿原件與筆者發現的劉氏此前所纂初
稿以及其他地方文獻,我們在洞悉水利文獻傳承的同時,又得以窺
探當地人對關鍵文獻的編造乃至竄改。清代以來當地民間文獻的此
類舉措,其最大用意在於為樹立本渠道的灌溉地位、爭奪自身的用
水權益,製造輿論或尋求「證據」。部份文獻對某些水利的「如
實」記載,表現了主觀表達中的相對客觀性;而其他文獻的若干刻
意解釋、對此前文獻的蓄意編造與竄改,曲折而眞實地反映了文獻
作者的心態與目的。
關鍵詞:明清 、民國、陜西關中 、水利文獻 、傳承 、編造
鈔曉鴻,厦門大學歷史學系,福建省厦門市思明南路422號,郵政編碼:361005 ,電
郵:cxh@xmu.edu.cn 。
本文曾於2006年在臺北中央研究院主辦的「環境史第二次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提交討
論,此次發表前略作修改。對於劉翠溶院士的盛情邀請、陳國棟教授的中肯點評以及《歷
史人類學學刊》兩位匿名評審人的意見,謹表示衷心的感謝。
《歷史人類學學刊》第五卷 第一期(2007年4月),頁33-77
34 鈔曉鴻
關中水利歷史悠久,代有延續。周秦漢唐時期的水利工程向被作為興利
除弊的典型而載入史冊,20世紀30年代興建的涇惠渠又被視作開啟了中國現
代水利工程的先聲。在清代,傳統的引涇(河)灌溉難遏頹敗之勢,繼續走
向衰落,相形之下,引清(河)等水利則愈益彰顯出自己的灌溉實力。1
長期以來,傳統的引涇灌溉一直為學界所重視,大量研究見諸各種通論
或專論之中,明清以降的引清灌溉研究卻十分薄弱。2 近年來,清代至民國
時期的引清等灌溉逐漸引起研究者的興趣,中法國際合作項目「華北水資源
與社會組織」即將該地區作為田野考察與資料搜集的重點區域之一,整理了
《溝洫佚聞雜錄》資料集,由中華書局出版,其主要部份即為民國時期劉屏
山編纂的《清峪河各渠記事簿》。3
筆者在對關中水利進行田野考察的過程中,發現了劉屏山《清峪河各渠
記事簿》初稿,而上述標點整理本實為劉屏山的再纂與修改稿。初稿與再稿
不僅篇幅有異,而且同一篇目之內容亦存在分歧,特別是抄錄的清代當地水
利文獻二稿竟然前後不一。4 清代以來關中水利文獻的傳承與演變 這一基
本的史料問題學界尚無人提及,遑論研究分析。本文以筆者田野考察所得文
獻為中心,結合地方志等資料,探討清代至民國時期當地水利文獻是如何傳
承的,怎樣被生產、製造出來的。在對史料進行發掘闡釋的基礎上,揭示環
境變遷、水資源爭奪背景下,當地人們的若干心態與行為方式。
學術界對明清水利文獻的考釋與評價,主要在於地方志的相關數據等文
5
獻記載中的謬誤和因循之處。 本文結合地方志與民間文獻來考察並探討水利
1參見蔣湘南,《後涇渠志》(《涇陽文獻叢書》本,1925 ),卷1 ,〈涇渠原始〉,
頁1-6 。楊虎城,〈涇惠渠頌並序〉(1935年12月),此碑現存陝西省涇陽縣王橋鎮
社樹分水閘李儀祉墓園。葉遇春主編,《涇惠渠志》(西安:三秦出版社,1991 ),
頁2-4 。孫達人,〈鄭國渠的布綫及其變遷考〉,載黃留珠、魏全瑞主編,《周秦漢唐
文化研究》(第1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 ),頁3-34 。魏丕信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智能管理系统.doc
- 不同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潜力研究-江苏农业科学.PDF
- 东莞市公共资源排污权交易系统-东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PDF
- 东莞松山湖引进特级人才.doc
- 中医药现代化国家科技发展战略.PDF
- 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数字指标.PDF
- 中国区域农业生产用能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资源科学.PDF
- 中国大陆对於中亚的外交政策.PDF
- 中国水权与土地使用权关系探微.PDF
- 中国电力行业排污权交易机制设计研究-NSFC.PDF
- 2025年废锡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文旅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报告.docx
- 第八章中药炮制技术蒸煮法.ppt
- 2025年工业废气处理设备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ERV空气交换器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鼻炎康片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工业互联网预测性维护(PdM)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电子聚酰亚胺管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焙烤食品制造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磁粉探伤检测器行业洞察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预测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