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ulti and High Rise Building ) 第一章 绪 论 ? 掌握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了解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一、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 二、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历史和现状 ? 塔(大都采用木与砖结构)?古代高层建筑的典型代表 ? 现代高层建筑 19世纪,1884?1885年美国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大楼(11层,铸铁和钢框架结构) 1931年纽约帝国大厦(Empire State Building)(102层,381米),保持“世界最高建筑”40年之久。 1960年以后,由于材料、结构体系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才开始进入大量建造50层以上高层建筑的时代。近年来,亚太地区经济迅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建造速度和高度都受到世界瞩目。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采用不超过12层和超过12层的划分方法。 — 为促进多层钢结构的发展,使小高层钢结构设计较为方便,又不违背防火规范关于高度划分的规定,对不超过12层的建筑抗震设计适当放宽要求。 (地下5层、地上101层,塔楼高508m、裙楼高61.5m) 2、马来西亚吉隆坡石油大厦双塔(Petronas Twin Towers) 3、马来西亚吉隆坡石油大厦双塔(Petronas Twin Towers) (地下3层,地上88层,高度为420.5m) 8、信兴广场大厦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实景模拟图 (右侧为金茂大厦) 20世纪80年代末期及90年代 ? 我国高层建筑在数量、质量和高度上都有了迅猛发展 深圳赛格广场 (72层、总高度353.8m) 三、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 ? 现代高层建筑 ? 复杂高层建筑 1、高层建筑多用途、多功能发展趋势 ? 五六十年代,前苏联、东欧一些学者提出了柔性底层房屋的方案,(上部全部为剪力墙,下部为框架的结构体系),并认为柔性底层有利于隔震,提高整座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因而兴建了不少这样的房屋,这也是首次通过设置转换层而取得底层大空间的尝试。 ?实践表明:柔性底层房屋并不具有人们所期望的隔震、抗震能力,底层框架柱不能承受过大的变形,在地震中容易破坏而使整座建筑物倒塌。 ?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及实际工程的应用始于70年代中期。通过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楼层相对刚度的选择和控制,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上的技术依据。已作为一种特殊的结构体系反映在《规程》(JGJ3-91)中。 ? 近年来国内、外高层建筑发展迅速,现代高层建筑越建越高、越建越大,其建筑向着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 ? 从建筑功能上看,上部需要小开间的轴线布置和需要较多的墙体以满足旅馆和住宅的功能要求;中部则需要小的或中等大小的室内空间,可以在柱网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墙体以满足办公用房的功能要求;下部需要尽可能大的自由灵活的室内空间,要求柱网大、墙体尽量少,以满足商店、餐馆等公用设施的功能要求。 ? 从结构受力上看,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楼层受力较小,正常的结构布置应是下部刚度大,墙体多、柱网密,到上部渐渐减少墙、柱的数量,以扩大柱网。这样,结构的正常布置与建筑功能对空间的要求正好相反(图)。 ? 为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进行“反常规设计”,即将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结构转换层(structure transfer story),在结构转换层布置转换结构构件(transfer member)。 ? 从7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尝试使用底层大开间剪力墙结构(即梁式转换层),到现在短短的三十年时间,梁式转换层的工程应用发展很快。 目前,在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中,梁式转换层的应用最为广泛,从结构传力方式看,梁式转换层具有传力直接、明确和传力途径清楚的优点。转换梁具有受力性能好、工作可靠、构造简单和施工方便的优点,结构计算也相对容易,因此,梁式转换层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较广,对国内、外150余幢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统计表明,有93幢采用梁式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约占60%。 ? 目前对下部数层大开间,上部为小开间,中间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较多,近年来东南大学等结合实际工程对带转换层的结构(包括梁式转换层、桁架转换层、板式转换层及巨型框架结构等)进行了静力分析、拟动力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研究,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建议,为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规程》(JGJ3-2002)规定: 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设置高度,8度时不宜超过3层,7度时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