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党员思想的汇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docxVIP

10月党员思想的汇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月党员思想的汇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10月党员思想汇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敬爱的党组织:   满怀对辛亥革命的崇敬之情,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我们党校第二组全体成员带着新奇和憧憬,走访了曾经的“文化首都”昙华林。这里,沉淀了太多的革命历史的记忆,凝聚了太多的革命先贤的智慧。踏入这里,一草一木,一街一舍,都带有历史的气息,都会让你不由自主地联想起那些波荡起伏地岁月。   861年汉口开埠以后,人们在这里兴建了大批学校、教堂、住宅。该地现今仍遗存大量历史建筑,是反映武昌近现代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历史资源。这一带还有几处辛亥革命名人的故居。一是邵伯昌的老房子,二是徐源泉公馆,三是夏斗寅公馆,四是老同盟会员陈时故居,五是辛亥革命名人石瑛公馆。让人惊讶、激动的,不止是这些房子之老,而在于这些老房子所蕴含的历史内容:中国近代教育发端于此,中国的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科诞生于此;武昌首义的火种在这里孕育;武汉人第一次在这里听到传播****思想的演讲;南昌起义前发生在这里的一次有重大意义的会谈;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全国的“文化首都”。沿着那条历经岁月地昙华林老街走过去,现入眼帘的是古建筑和旧址。现在这里的建筑风格具有中西合璧的韵味,看上去,和谐而美好,安逸而宁静。   昙华林32号,是一栋独门独院欧式洋楼,保存较完好,显示着异国情调,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这幢老房子里,领导赵师梅等湖北工业中学堂的三位青年学生,设计制作出了辛亥革命军旗——“九角十八星旗”;翁守谦故居,位于昙华林75号,原为清末北洋水师翁守谦住宅,甲午战争后弃官隐居于此,潜心修佛,为了寻求心灵的一份长久的安宁;石瑛故居,这幢房子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曾有董必武、陈独秀、陶铸、李四光等名人来往,石瑛先生更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忠实信徒,是欧洲同盟会支部的创建人、负责人,为**帝制、建立民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心随情动,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对辛亥革命的敬畏之情,伴随着这些历史浑厚的建筑,仿佛,历史就在眼前。昙华林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物价值。它可以看作是武汉近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武汉开埠以来的文化历程。也是武汉这座城市的个性魅力之一,昙华林的许多西洋建筑、名人别墅,还有古老的街巷,具有难以名状的美。它让人思念历史,缅怀先辈,感受传统民俗与民情的温馨。   有这样一幕,在一座中西合璧的楼前,有一个长椅,长椅上坐着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拄着一根古老的拐杖,旁边站着一位打伞的白发老奶奶,兴许是他的老伴吧。这一幕,安静,彻底的通彻,无边的安宁。他们,阅尽人生,蜕净生命年华的叶子,一定也经历过翻滚的历史岁月吧。追本溯源,揭开历史的风尘,辛亥革命掀起近代文明的潮水,带来了这一幕,带来了这一座历史“文化首都”,也带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汇报人:   XX年10月14日                  此致、                     敬礼!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