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痔临床回顾性分析及总结.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痔的临床回顾性分析及总结 大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松林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对痔的本质和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接受痔静脉曲张学说到认同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肛垫下移学说及循环障碍学说,肛肠科医生对痔治疗的认识也随之变化。2000年以后云南省各地肛肠专科先后开展了PPH、STARR、TST、DG-HAL、RPH手术,随着手术大量开展,术后随访观察时间及病例的增加,发现各种手术方法运用中存在病例选择不合理,手术适应症欠规范,由此带来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如术中术后出血,继发血栓或血肿,肛缘水中,肛乳头肥大,痔复发脱出等问题,有必要对痔手术治疗进行观察、总结、研究及规范。 目 录 一、痔的发病情况概述 二、痔的理论沿革 三、痔病手术治疗的历史渊源及现状 四、器械介入痔术式的规范化及评价 五、省内外相关学术团体活动情况 一、痔的发病情况概述 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肛肠疾病协作组1975--1977年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76692人的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男女皆可得病,以女性发病率为高,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以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 在美国,痔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患病人数已超过1000万。据统计,50岁以上的人群中,50%以上有此病史。 二、痔的理论沿革 1、静脉曲张学说 2、直肠海绵体学说(血管增生学说) 3、窦状静脉扩张学说 4、肛管狭窄学说 5、肛垫学说 6、肛垫下移学说 7、微创理念的影响 痔现阶段学术思想的奠定 1975年Thomson首次提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并强调:“痔不是病,不应当切除,除非它有确切的手术指征。”1977年英国痔的专题讨论会、1979年美、英、澳三国肛肠外科医师协会举办的联合学术会议与会代表根据痔的新概念,对痔的分类标准及治疗方法,展开了热烈讨论。特别是1980年6月在美国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召开的痔外科专题讨论会,争论得更加激烈。在这次会议结束时,大会主席Marino教授作了简短总结,提出:“(1)不要治疗没有肛门体征的症状(2)不要治疗没有症状的肛门体征。”这一名言,目前已被肛肠学界所共认。痔病的治疗原则是根据其症状,没有症状的痔无需治疗,相反,有症状的痔即使很小也应治疗。这一概念已获得肛肠界广泛的赞同与支持。1984年在德国科伦堡举行的第九届国际痔科专题研讨会上获得一致认可。 国内治疗原则: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治疗目的重在消除、减轻痔的症状。解除痔的症状较改变痔体的大小更有意义,应视为治疗效果的标准。 肛垫下移学说 在现今流行的肛垫理论中,Treitz肌退行性变性、肛垫内A—V吻合调节障碍及盆底动力学改变,被认为是痔形成的三个主要环节。肛垫一旦下垂必然导致痔静脉回流阻碍,痔块充血水肿。肛垫充血的程度除受肛管压力如便秘、妊娠等因素的影响外,还与激素、生化因素及情绪有关。 事实上,有鉴于痔始终是一个以血管为主要成分的组织,无论是血液输入过多、还是血液回流减慢都可能是其充血或肥大的一个基础,因此,从古至今,绝大多数针对痔的治疗多数都足针对这一问题的。Miles认为,直肠上动脉分右前、右后及左侧支向下直达肛缘,这也是他认为所谓的母痔的发生原因之一。但近年来有关直肠上动脉分支研究出现了完全与Miles不同的意见。尽管肛垫学说是当前的主流观点,但它也不是完全的、最后的。例如,肛垫学说不能解释外痔的成因,它只是内痔的病因学说之一。Goldberg、Stersinger等西方学者也认为痔的本质还有待确定。 三、痔病手术治疗的历史渊源及现状------传统手术 1、痔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公元前460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记载了最早的外科治疗方法:“用粗大的羊毛线缝扎并固定”。 2、痔环状切除术最早由Whitehead于1882年报道,主要适用于环形脱出的内痔或环形混合痔,后由Saresola和Klose予以改良,目前一般称为Saresola-Klose法或Klose法,又称Whitehead法。 3、Milligan-Morgan法最早由Miles在1919年提出。1937年伦敦圣马克(St.Mark)医院的Milligan和Morgan对该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良,他们的论文《肛管外科解剖及痔的手术》被誉为20世纪经典之作。 三、痔病手术治疗的历史渊源及现状----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