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悲惨的一生:三“慰安妇”难得的口述
悲惨的一生:三个“慰安妇”难得的口述
悲惨的一生:三个“慰安妇”难得的口述
许多国家的历史学家和法律学家说,在二战那场空前的劫难中,有两种罪行最令人发指,那就是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集中大屠杀和日本法西斯实施的慰安妇制度。
二战期间,全世界至少有40万妇女被日军强逼为性奴隶,受害者涉及中国、朝鲜半岛、东南亚各地、日本和少量在亚洲的白人妇女;作为日军“慰安妇”制度的最 大受害者,中国至少有20万妇女被逼充当过“慰安妇”,其中大部分被日军凌虐致死;日军在中国20多个省市设立的“慰安所”不少于1万个,中国“慰安妇” 平均“慰安”日军官兵的比例是1比89。
中国学者苏智良说:“慰安妇’制度的罪恶在于它是当时的日本政府和军队运用国家力量,有计划实施的军事性奴隶行径;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是日本 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人性伦理、违反战争常规的制度化了的国家犯罪行为;它严重侵犯受害妇女的人权,是世界妇女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
以下是她们的口述:
我们为何产下日本兵后代
这位老太太名叫韦绍兰,今年88岁,身旁是她64岁的儿子罗善学。看上去这对母子和当地普通的农民没什么两样,但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们却一直是同村人指指点点的对象。
到底是什么原因,要让他们忍受这样的指摘,这对母子沉默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难以启齿的故事呢?
1944年秋天,在广西的侵华日军对周围农村发动了大规模“扫荡”,抢夺老百姓收割下来的粮食作为补给,而小古告村也没能逃过这一劫。枪炮声响起,村民们各自逃命。慌乱中,韦绍兰没有找到在田里耕作的丈夫罗讵贤,只好自己逃上山去。
那年韦绍兰24岁,而背上的女儿连1岁都不到,日本兵并没有杀她们,而是用刺刀逼着,把她们赶上了军用卡车。
卡车一路开着,直到傍晚才停下来,韦绍兰被日本兵拖下车,在她眼前的是一整排营房和一大群日本兵。这个地方她并不认识,而她也不曾想到,这里将要发生的事情会给自己今后的人生,打上多么不堪回首的烙印。
这里是广西马岭,沙子岭村,这栋建筑就是当时的日军炮楼和营房,我们无法确认这里就是当年韦绍兰被关押的地方,但这里的村民,95岁高龄的何瑞珍老人曾亲眼看到过,许多像韦绍兰那样的年轻女子,被日军抓到这里。
说起六十多年前的那次屈辱,老人颤抖的声音里依然透着深深的恐惧。那一次之后,韦绍兰几乎每天都要被三四个日本兵蹂躏,而直到那些鬼子发泄完兽欲离开后,韦绍兰才敢哭出声来。
日军强征慰安妇,是人类文明史上,黑暗无耻的一页。作为一个从未走出山村的农家女子,韦绍兰羞愤难当,几次想要寻死,但看到身边只有1岁的女儿,她只能咬牙挺了下来。
每天都遭到日本兵的强暴,韦绍兰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而和她一起被抓去的女子,最严重的已经被摧残致死。1945年的春天,韦绍兰突然有了一个吃惊的发现。
在日本兵营里怀孕,韦绍兰当时感到非常害怕,但是,一个新生命的萌动又给了她求生的勇气。
韦绍兰这一走,就是一天一夜,好在没有碰到日本追兵,她一路走一路问,终于在第二天中午回到了小古告村。韦绍兰的出现让村里炸开了锅,大家都以为她三个月前被日本兵抓去,肯定早就死了。
而当形同枯槁的韦绍兰见到丈夫罗讵贤时,两人忍不住抱头痛哭。
回家后没几天,韦绍兰1岁的女儿就因病夭折了,由于韦绍兰和罗讵贤之前还有过一个夭折的儿子,夫妻俩都特别伤心。这时韦绍兰告诉罗讵贤自己怀了日本人的孩子,并希望丈夫能够留下这个孩子。
随着韦绍兰肚子越来越大,罗讵贤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而村里人也觉得奇怪,韦绍兰怎么怀了孩子,还是在逃出来之前怀上的。
风言风语越传越厉害,韦绍兰和罗讵贤最后只能闭门不出,终日呆在家里,罗讵贤好几次想让韦绍兰把孩子打掉,但韦绍兰思前想后还是决定要留住这个小生命。
1945年夏天,韦绍兰生下了一个男孩,尽管是个才怀了7个月的早产儿,但韦绍兰依然十分高兴。
韦绍兰对这个孩子十分疼爱,可丈夫罗讵贤的反应却很冷淡,他没有照顾妻子坐月子,没有在家杀鸡摆酒招待亲戚,甚至都没有给这个已经出生的小孩起名字,只用当地的土名“阿告”来叫他,直到5年后第二个女儿出生。
由于在战争中吃够了日本人的苦,村民们的反日情绪非常强烈,种种流言蜚语和鄙夷的目光压得夫妻俩抬不起头来,而罗善学一出生就被深深地烙上了“鬼子告”的烙印。
幼年的罗善学并不知道这些嘲笑的真正含义,他只是感觉大家都不太喜欢他,所以他没有朋友和玩伴,性格也越发孤僻,而这一切,在罗善学的弟弟妹妹出生后,变得更加明显。
罗善学5岁时,妹妹罗善英出生了,之后,韦绍兰又生了1男1女。而家里每出生一个小孩,罗善学都觉得自己的日子更不好过,因为父亲似乎对待他和弟弟妹妹很不一样。
丈夫和儿子之间发生的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