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中医诊断学的范围和原则 审查内外 辨证求因 四诊合参 第二章 四诊 第一节 望 诊 一、望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一)得神、失神和假神 1.得神:得神即有神,是精气充足神旺 的表现。 2.失神:失神即无神,是精气亏损神衰 的表现。 3.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 的假象,是临终前的预兆,并 非好转。 二、望面色 青、赤、黄、白、黑为五色诊 (一)常色与病色 1.常色:指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表示人体津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脏腑功能正常。(我国正常人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1)主色: 在人群中,每个人的面色是不一致的,属于个体特征,其面色、肤色一生不变者,即为主色。 按五行理论,木行之人青,土行之人黄,火行之人赤,金行之人白,水行之人黑。 (2)客色: 人与自然是相应的,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叫做客色。 按五行理论,春应稍青,夏应稍红, 长夏应黄,秋应稍白,冬应稍黑, 四季皆黄,这些变化不十分明显, 要细心观察,才能发挥领会。 2.病色: 是指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可以认为除常色之外,其他一切反常的色泽都属于病色。 (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寒凝则气滞血瘀,经脉拘急收引,故面色发青,甚则青紫;经脉瘀阻,不通则痛;血不养筋,肝风内动则惊风搐搦。 心阳不振,血行不畅,心血瘀阻, 以致心胸刺痛,可见面色青灰, 口唇青紫。 小儿惊风或欲作惊风,多在眉间、 鼻柱、四肢、口唇四周显现青色。 (2)赤色 主热证,赤甚属实热,微赤属虚热。 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故面色赤红。 久病重病患者,面色苍白,却两颧泛红如妆,嫩红带白,游移不定,为虚阳浮越之“戴阳证”(假阳证),属危候。 (3)黄色 主湿证、虚证。 脾虚湿蕴(润)之征象。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气血不充,故面色发黄。 面色淡黄,枯槁无光,称“萎黄”。常见于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面黄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弱,湿邪内阻所致。 面目一身俱黄,为黄疸。黄色鲜明 如橘色,阳黄;黄而晦暗如烟熏者, 为阴黄。 (4)白色 主虚证、寒症、热证、脱血、夺气。 白色为气血不荣之候。阳气虚弱,气血运行迟滞,或耗气失血、气血不充,或寒凝血涩,经脉收缩,皆可导致面呈白色。 晄白虚浮,或苍白,或晦滞,多为阳虚。突然面色苍白,伴冷汗淋漓,多为阳气暴脱。 里寒证剧烈腹痛或战栗时,亦可见面色苍白。 (5)黑色 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 黑为阴寒水盛之色。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集,气血不畅,故面色黧黑。 眼眶周围发黑,往往是肾虚或有水饮,或为寒湿下注之带下病。 面色黧黑而肌肤甲错,属瘀血。 三、望形态 (一)望形体 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型等情况。 人体体质分为: 阳脏人:形体瘦长 阴脏人:形体矮胖 阴阳和平:无偏盛偏衰 (三)望姿态 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是萎证。 关节肿痛,以致肢体动做困难,是痹证。 四肢不用、麻木不仁,或拘急或萎软,为瘫痪。 卒然昏倒,半身不遂,口歪眼邪,为中风入脏。 卒倒而口开,手撒遗尿,是中风脱证。 牙关紧闭,两手握固,是中风闭证。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 1.头面 (1)头形 (2)囟门 (3)头摇 (4)面肿 (5)腮肿 (6)口眼歪斜 2.颈项 (1)瘿瘤: 颈前颌下结喉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移动。多由肝气郁结所致。 (2)瘰疬: 颈侧颌下,肿块如垒,累累如串珠。多由肺肾阴虚,虚火灼津,结成痰核,或感受风火时毒致气血壅滞,结于颈前。 (3)项强与项软 (4)颈动脉 3.头发 (二)望目 1.目部的脏腑相关脏腑部位: 五轮学说 : 内眦外眦属心,称为血轮; 黑珠属肝,称为风轮; 白珠属肺,称为气轮; 瞳人属肾,称为水轮; 眼胞属脾,称为肉轮。 2.诊眼神:眼腈黑白分明,神光充沛,视物清晰,有神虽病易治。反之难治。 3.目部色诊 4.目形主病 5.目态主病 (三)望耳 1.色泽变化 (1)润枯:正、肉厚而润,肾阴充足。枯则反之。 (2)色白:薄而白为寒,为肾败垂危之人。 (3)色黑:青黑为痛,肾阴久耗及下消证。 (4)色红:正、耳轮红润,若耳根发凉,多为麻疹先兆。 2.形态变化:耳厚而大属肾气足,薄而小属肾气亏。耳肿起者、耳消瘦者、耳轮萎缩 耳轮甲错、耳内长出小肉。 3.耳道分泌物 (1)耵聍 (2)脓耳 (四)望鼻 1.五色主病: 色黄是里有湿热; 色白是亡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