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成立于1920年,是一个非官方的和非政治性的团体,旨
在鼓励和促进国际问题的科学研究。按照皇家特许状的规定,本研究所不得
就国际事务的任何方面发表意见。因此,本书所发表的见解并非研究所的见
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
第一编希特勒的欧洲的政治结构
克利夫顿·J·蔡尔德
第一章 1939—1945年的德国
第一节巩固政治权力,为战争作准备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进攻波兰的时候,德国的权力实质上已经完全集
中在国家社会党的手里。德国政治生活方面的许多 “调整工作”实际上在国
家社会党执政的头十二个月内已经完成了。根据1933年3月24日颁布的授
权法——或者所谓 “人民与国家保护法”,著名的领袖原则(纳粹党一开始
就受它指导)代替了多数裁定的原则,立法的权力 (大体上)已经由国会移
交给了内阁,于是内阁在制订法律时可以不受宪法的条款和精神的拘束。根
据1933年12月1日的 “争取党与国家统一法”,纳粹党成为唯一的“国家
观念的代表”,党和国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副元首和冲锋队 (SA)
的参谋长成为德国政府的成员, “以便使纳粹党和冲锋队的机构与政府机关
之间保持密切的合作”。最后,按照1934年1月30日的 “重建法”,中央
集权制的过程 (纳粹党有时候称它为“丰富集中”)已经达到这样的地步,
以前各州 (Lander)享有的全权、选举出来的议会和行政权力一律都被取消,
州政府完全被置于中央政府之下。这样的中央集权制,无论是俾斯麦或是魏
玛宪法的制订人,都未能理所当然地坚决贯彻到底,因为在 1871年和 1919
年各州的地方情绪还很强烈。
12在地方机构改组完毕后,国家社会党便在最高部门进行权力集中,因
为当希特勒向国外四下看望,寻求新的冒险场地时,他已打定主意只向最亲
信的几个顾问透露自己的计划。所以,他逐步不让德国内阁作为一个整体参
加国家政策的讨论 (当时,内阁中有一部分阁员对纳粹主义的忠诚是多少令
人怀疑的),因此在1933年10月德国退出国际联盟以后,希特勒始终没有
预先向内阁报告他打算采取的步骤,而到1938年2月4日以后,他干脆不让
内阁召开会议了。同时,他还逐渐使内阁丧失了立法的权力,方法是让个别
部长颁布法令,事先仅把该法令交给有关的其他部长过目。
由于德国内阁已经变得无关紧要,希特勒便着手(好象主要是在书面上)
试行较为适合于应付国内或国际紧急情况的其他宪法形式。因此,1938年草
拟了一项新的德国国防法,规定在发生战争时把职权集中在三个人手里:即
德国行政工作的全权代表弗里克、经济方面的全权代表沙赫特(后来是丰克)
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 (OKW)的长官凯特尔。这就是所谓 “三人枢密院”。
这个枢密院除了发布一些不重要的命令之外,事实上始终没有开过会,起过
应有的作用。在进攻波兰前两天,希特勒将“三人枢密院”撤销,代之以“德
国内阁国防委员会”。它是当时由戈林主持的德国国防委员会的一个 “常设
委员会”。这个有权发布 “具有法律效力的命令”的机构,是特地为了“在
当前国际紧张局势下”确保 “行政与经济方面的统一指挥”而建立起来的。
可是,这个内阁国防委员会象它的前身德国内阁一样,在战争的头几个月里
就失去其审议的作用。事实上,在1939年12月以后,要说召开会议的话,
那也是难得有的事。在那个日期以后,每当有法令要公布时,委员会的成员
只不过用书面方式相互联系一下。结果是,甚至连通过 “国防委员会”来管
理这一概念最后也被逐步抛弃掉了,因此在战争的年代里,德 13国不是象一
般所想象的那样有一个相当正式的政府。事实上,从 1940年以后,德国政府
已经退化成为一种拜占庭式的朝廷,除希特勒本人掌握的权力外,其余的实
权不是操在国家部长们手里,而是操在一小撮技术专家、官僚和纳粹党内的
“实权派”诸如施佩尔、拉默斯和博尔曼这一类人的手里。
第二节希特勒与将领们
希特勒是在兴登堡逝世后,根据1934年8月1日的那道法令接过总统兼
总理的双重职务的。理论上讲,这道法令使他成为德国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
武装部队应立即宣誓对他效忠并无条件地服从他的命令。可是,仍有许多权
力,特别是向武装部队直接发布命令的权力,依然掌握在国防部长冯·勃洛
姆堡的手里,他在希特勒之下统率着武装部队的所有各部门 (即海军、空军
和陆军)。起先,把军事方面的这种权力留给勃洛姆堡和他的国防部很合希
特勒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