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程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课程教案.doc

古代汉语教案 绪 论 * 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白古代汉语的性质、教学目的、研究内容、理论体系、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 教学重点:1 明确古代汉语的性质和目的。 2 掌握古代汉语的理论体系并能随时检测自己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 3 明确学习方法并能注意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这些方法。 4 熟悉古代汉语的学习课型,并能明确自己在这些课型中的学习方法。 * 教学方式:讲授课。多媒体。 (一)性质:具有工具性质的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以文言文为语言材料,从古代书面语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系统掌握古代文字、词汇、语法、音韵、修辞等各项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说明一般难易程度的文言文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具备阅读古书的初步能力——不凭借注释读懂难易程度相当于《史记·列传》之类的古籍。 (三) 研究内容: 1古代汉语历史分期 远古————上古————中古——近古 殷商 周秦汉魏六朝 唐宋 元明清 2古汉语研究的语言材料 接近口语的语言材料(近代汉语) 唐:变文;宋:平话、语录;明清:小说 书面语材料:(文言文) 1)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典籍: 甲金文献,五经四书、十三经,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诗词歌赋 2)唐宋以下:仿古作品、历代诗词曲 (四)古代汉语理论体系: 文字 词汇 语法 修辞 音韵 训诂 常识:文化常识;工具书使用常识 (五)学习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阅读 阅读消化理论 理论:课本中以《常识》出现。 实践:文选。 三个层次:1今注 2古注3 白文 2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1)培养自我测评能力。三步检测:听没听懂,记没记住,会不会用。 (2)培养整体把握知识系统的能力。把握整个知识系统,理清子系统之间的联系。 (3)培养自学能力。听课、笔记、作业、阅读、眉批、卡片 (4)培养科研能力。分类能力;比较分析能力;概括归纳能力 (5)培养正确认识宏观、微观世界的能力,提高思想境界。(讲授文选时渗透)。 (六)古汉语学习课型: 1讲授课。(包括理论课、基础知识讲解扩展课、总结课、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课。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讲课内容采用不同的听课、笔记、理解等学习方法。) 2自读课。(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目标阅读——针对某一内容广泛阅读。自我阅读要求:整理出本节知识系统、重点、难点、疑点,以及前后知识系统的联系;使用多种阅读方式,如泛读浏览、精读等,并作眉批、摘记、概要、做资料卡片等) 3研讨课。针对某一难点、疑点、热点问题作研讨。(可有随堂研讨、和提前准备研讨两种。) 4答疑课。一般有学生阅读时随时答疑和根据学生提问集中答疑两种。 5试讲课。提前布置分组练习,集中讲课。 文字部分 *教学目的:浏览世界文字源头,使学生明白汉字在世界自源文字中的位置、汉字的性质,以及汉字的起源。 * 教学要点和重点: 1从文字的起源中理解汉字的起源、地位、特点。 2了解汉字起源———时间——创制者——直接源头。 3 关于汉字起源的研究状况及意义。 4 理解汉字的性质和特点,并根据性质特点掌握汉字学习方法。 *培养能力:如何听常识课、基础理论课,如何做笔记。 * 教学方式:讲授课。多媒体。 一 文字的源流——文字的起源: * 文字起源(一)——文字的发祥地 1 楔形文字:西亚、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 公元前3500年——3100年间,苏美尔人创制的文字,用芦苇杆压在泥板上,每一笔都像楔子,所以称作楔形文字。写好以后晒干或烧干收藏,每块重约1公斤。这些泥板堆积在两河流域的平原上,形成土冢。18世纪西方探险家发掘发现。19世纪40年代,考古学家在叙利亚发掘到1.5万块泥板,到现在为止已发现25万(一说75万块)多块。现已能解读。楔形文字由以意符、音符为主,还有定义符和尾音符,常用的600多个。一字一词,方块形 (见图片) 。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灭亡了波斯帝国,楔形文字消亡。 2 圣书字: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1799年,驻守埃及的法国士兵挖战壕时发现残碑,上尉布查德林发现有字,带回住地。19世纪20(1822)年代,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解读成功。残碑上的字体有三种:希腊文、僧侣体(僧侣写经文)、大众体(写信、记账等)。还有一种碑铭体(金字塔、神庙的石壁上)。有音符、意符、定符共700多个。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征服古埃及,圣书字消亡。(见图片) 3 印章文字:南亚印度河流域 大约公元前2600哈拉帕文化创制了自己的文字。现已发现有文字的遗物2000件以上,其中有1755枚是印章,所以称为印章文字。已经整理出500多个符号,没有解读。(见图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