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章第3节动号物克隆
第三节 动物克隆克隆(clone)是指通过无性繁殖的手段,从一个动物细胞获得遗传背景相同的细胞群或个体群的过程。获得的这些细胞叫克隆细胞,个体群称为克隆动物(cloned animal)。广义上的动物克隆就是指动物的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即用无性繁殖的手段,由单一个体产生外形、性能和基因型完全一致的多个动物。 1.1 克隆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1885年,Freiberg大学的动物学教授August Weismann提出了一种新的遗传学理论,他设想受精卵分裂后的每个子细胞只继承了母细胞一半的信息,以此来解释为什么来源于一个受精卵的机体细胞会变成各种各样的特化状态。 胚胎学家William Roux宣布他用试验验证了Weismann的遗传学理论。他用一个热针破坏掉2-细胞期青蛙胚胎中的一个卵裂球,最后发育成一半的青蛙。 Hans Adolf Edward Dreisch企图在海胆上重复上述实验时,却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他把2-细胞胚的两个卵裂球分开,结果分别发育成完整的海胆个体。 1.2 克隆技术的创立 1928年,Hans Spermann在蜥蜴上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移植实验。他首先用一根头发把一个新受精卵勒住,将细胞核、细胞质各分一边,两部分之间的没有任何交流。拥有核有一半继续分裂增殖,等到16-细胞期时,松开头发套,让其中一个卵裂球细胞的核流入另一侧细胞质中。最后再把这两部分分开。结果发现,这个新建的细胞还能进一步发育成胚胎。这说明早期胚胎卵裂球细胞中,仍拥有全部的遗传信息,每个细胞都有指导发育成新个体的潜能。 1.3 与克隆技术有关的重大成果 1952年,Robert Briggs和Thomas J.King用核移植方法克隆出了北美豹蛙的蝌蚪。 1953年,英国生物物理学家Francis Crick和美国生化学家James Watson共同发现了DNA结构。 1958年,Cornell大学生物学家F.E.Steward成功的用一个胡萝卜细胞培育出了完整的植株。证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961年,Francis Crick和Sidney Brenner发现,每三个核苷酸碱基序列组成一个密码,特异的针对一个氨基酸。这一成果敲开了现代遗传学的开门。 1991年,Westhusin等首先报道继代克隆胚胎可以正常发育到囊胚。1993年,Stice和Keefer获得了第一、第二、第三代继代克隆牛的出生。1995年,成勇等获得第二代克隆山羊。1998年张涌等报道了第一至第五代克隆山羊的成功。1995年,Roslin Ian 研究所的Wilmut Keith和Campbell用培养的胚盘细胞成功的克隆出了两只绵羊,表明已经有组织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1996年,Wilmut和Campell等成功地从培养的绵羊乳腺细胞得到第一只成年体细胞克隆羊(Dolly)。随后几年间,体细胞克隆牛(Kono,1998;Wells,1999),小鼠(Wakayama,1998),猪(Onishi,2000),山羊(张涌等,2000)等相继成功。 History of Nuclear Transfer 2 动物克隆技术程序 2.1 供核细胞的选择和处理 2.1.1 胚胎卵裂球作为核供体 原 理:早期胚胎卵裂球细胞是全能性的,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 面对问题:供核细胞如何选择? 解决途径:一般选择桑椹胚前的细胞或后期胚胎中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 面对问题:如何协调卵母细胞质与植入的细胞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解决途径:研究发现,与卵母细胞周期处于同一时期的核能更好的实现再程序化(reprogramming)。早期胚胎的卵裂球细胞可能处于各种时期,因此可用一些化学试剂对胚胎细胞进行诱导,而使它们的周期同步化。 方法一:M期同步法。常用噻氨酯达唑(nocodazole)、乙酰甲基秋水仙碱(colcemid)。 方法二:G1期同步法。阿菲迪霉素(aphidicolin)和羟基脲(hydroxyurea)。可使胚胎细胞分裂停止在G1/S转折期。 方法三:G2期同步法。放线菌酮(cycloheximide,CHX)、6-甲基氨基嘌呤(6-dimethylaaminopurine,DMAP)。 2.1.2 胚胎干细胞作为核供体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来源于早期胚胎内细胞团,具有与内细胞团细胞相同的发育潜能和正常核型,又可以在体外增殖。 面对问题:ES细胞系的建立。 研究现状:小鼠上已建立起ES细胞系,并有传代至12代的仔鼠产生(Nagy,1993),但在家畜上至今尚未有真正的ES细胞核移植体系建立。在猪(Gerfen,199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幼儿园食品供应商的会议记录.docx
- 2025年国企建设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图集(三维图示)ppt315页.pptx
- 《GB_T 21431 - 2023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最新解读.pptx VIP
- 广州市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质量风险管理服务规程.doc VIP
- 小数巧算思维课(课件)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1).pptx
- 《疫苗研究》课件.ppt VIP
- 【A纺织公司存货管理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数据图表论文)】7500字.docx VIP
-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爱丽丝漫游奇遇记).pdf VIP
- 糖心苹果创业项目.pptx VIP
- 浙教版五年级上全册人自然社会教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