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docVIP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习题

PAGE 1 - 灌南华侨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历史试卷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⒈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⒉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⒊《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 ⒋《全球通史》载:公元前127年,皇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据此判断,当时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⒌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隋唐分散丞相权力,明朝废丞相。这些措施体现了 A. 国家统一的需要 B. 君主专制的加强 C. 相权威胁了皇权 D. 中央集权的加强 ⒍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割占中国领土。下图所示位置是下列哪次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的? 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7. “大清国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这一条款应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 “书生忽戎装,誓保台南北,当时好意气,灭虏斯可刻。”与邱逢甲这首诗歌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1937年12月,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很多人在发现的现场就被杀死了,其中也有与军人毫无关系的人,有伤兵和普通市民。15日,记者在12个小时中,就三次目击集体屠杀俘虏。”该报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日军占领上海   D.南京大屠杀 ⒑1945年9月毛泽东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庆祝抗战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对“中华民族解放”理解正确的是 A.推翻了 “三座大山”的压迫 B.结束了列强占领中国领土的历史 C.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空前团结 D.取得了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 ⒒“特别值得珍视的是它……要求根据新的原则,重新平分社会上的土地和财产……使每个农民都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永远保持一份平均的财产。”这里的“它”应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⒓在两年的时间里,先后跨越六省,横扫城池数十座,斩杀清军7万余人,甚至一度逼近京畿地区,震撼清廷!材料描述太平天国运动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攻占南京 C.决策西征 D.出兵北伐 ⒔“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 ⒕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        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15.“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国民革命运动 C. 一二九运动 D.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6.“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国共两党第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果冻宝盒535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