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docx

《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花卉引导同学回顾思考有关荷花的诗文,以及人赋予它的特定文化内涵(出 示幻灯片),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教师)第一次听说朱自清这个名字并对他产生敬意时,显然不是因 为他曾当过中学语文教师,也不仅仅因为他是一名著名的学者、诗人,而是另一 个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第一次知道朱自清的名字,是在毛泽东的著作里本来朱自清既没加入国 民党,也不是共产党人,而是一位有独立人格的自由知识分子,在硝烟弥漫的战 争年代,按理他是不太可能进入毛泽东的视野的但是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的 1949 年,他的名字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甚至是敬意,并写入了他的政论名篇《别了, 司徒雷登》中毛泽东这样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 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朱 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 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最终,朱自清先生贫病交加,倒在了蒋 家王朝最后一个冬天,也倒在新中国的晨曦之中他死的时候年仅 48 岁朱自清的 名字因此载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册!他也因此赢得了我的深深的敬意! (幻灯片出示) 二.课文阅读: 1, 配乐朗读 2, 同时给文章每个段落加上番号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3, 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探究作者情感路线 相信优美的诵读已经让我们沉醉其中现在大家来看看文章开头 问题 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师生交流明确: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 息了,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 始终在全曲中回荡! 问题 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齐答) 师生共同明确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问题 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 学生齐答(只让学生回答“找到”还是“没有找到”)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 起来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请看第 3 自然段的内心独白我们先一起来朗读这个自然段 学生朗读 问题 4:这一段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 学生明确:尽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作者只有这幽僻的坏境之 中,才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才能够抛开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可见作 者对现实的不满!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为能够暂时得到自由,欣赏荷塘 月色而淡淡喜悦——可见作者幻想超脱现实! 4, 幻灯片出示课文心情的脉络 5, 朗读课文 4. 5. 6 段 第二课时 导入:提问:由课题可以知道,本文属于写景散文,即“荷塘”和“月色”,课 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 三、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 (一)诵读、鉴赏第 4 段 1. 指明一个学生朗读 2. 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 3. 提问: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清找出这些句子,展 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明确:(第 1 组)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 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 其动态美 (第 2 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 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 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 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 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 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第 3 组)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提示学生参看“练习二”)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 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 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 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第 4 组)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 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 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 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第 5 组)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 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