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苞古文义法与《史记评语》-国立中山大学中国文学系.PDF
文與哲 第二十七期
2015 年 12 月 頁 335~390
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方苞古文義法與《史記評語》
──比事屬辭與敘事藝術
張高評
[摘要]
司馬遷私淑孔子,《史記》典範《春秋》。《春秋》之制義法,既體現於比
事屬辭之教,於是《春秋》書法影響《史記》之敘事義法。方苞說義法,所謂「義
以為經,而法緯之」,亦由比事觀義、屬辭見義、筆削示義轉化而來。今持比事
屬辭之《春秋》教,作為詮釋古文義法與敘事藝術之研究視角。方苞《史記評語》
58 則,評點《史記》辭章,對於「義法」多所揭示,今作為研究文本。其中如詳
略互見、筆削取捨,各有義法;先後位次、比事措置,皆義法不得不然;虛實損
益、約其辭文云云,則為屬辭修飾之道,要皆《春秋》書法體現為《史記》敘事
之藝術者。「義法」說所謂「法以義起,法隨義變」,此中多所見證。方苞《春
秋通論.序》所謂「或筆或削,或詳或略,或同或異,參互相抵,而義出於其間」。
由此觀之,《春秋》書法、古文義法與敘事藝術,自可以相互發明。
關鍵詞:《史記評語》、古文義法、比事屬辭、敘事藝術、《春秋》書法
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國立成功大學名譽教授
336 文與哲.第二十七期
一、前言
桐城派,為有清重要之古文學派,以提倡「古文義法」著稱。方苞(1668-1749)
始創「義法」說,著有《左傳義法舉要》、《史記評語》、《古文約選》等書,
以闡發其理念;《望溪文集》中讀史、序跋諸篇,義法理念亦多所體現。學界有
關方苞古文義法研究之論著,並不匱乏:或就古文談古文,或就義法說義法,或
就評點論評點,單科獨進,東面而望,不見西牆,未嘗如清章學誠(1738-1801)
所謂「辨章學術,考鏡源流」,1進行跨學科、跨領域之交叉研究,學者憾之。
方苞不止為古文家而已,更是學有專攻之經學家。方苞治經,頗盡心於《禮》
與《春秋》學。著有《春秋通論》四卷、《春秋直解》十二卷、《春秋比事目錄》
四卷。曾任《三禮》館總裁,著有《周官集注》、《周官析疑》、《禮記析疑》、
《周官辨》、《喪禮或問》等書。其治學特色,以貫徹諸經為手段,會通經、史、
文、哲為目標,曾自言:「若古文,則本經術」,2則辭章根柢經學,固其立說之
旂向。據清人蘇惇元所輯《方望溪先生年譜》,康熙五十五年(1716),方苞四
十九歲,完成《春秋通論》;明年,完成《春秋直解》。三年後,於康熙五十九
3於是發現:
年(1720)、六十年,再完成《周官集注》、《周官析疑》諸論著。
「凡諸經之義,可依文以求;而《春秋》之義,則隱寓於文之所不載」;「凡義
理必載於文字;惟《春秋》《周官》,則文字所不載,而義理寓焉」。4 《春秋》
《周官》雖分屬二經,卻不害其相互貫徹融通。其後十餘年,方苞主編《古文約
選》,發表《史記》、《漢書》、《五代史》系列讀後文章,乃次第建構「義以
為經,而法緯之」;法以義起,法隨義變諸「義法」概念。「義法」理論之觸發、
萌生、發展、形成,固然攸關史家筆法,此眾所皆知;惟借鏡自《春秋》、《周
官》「義在言外」之詮釋,則久為學界所忽略。筆者為此,曾發表〈比事屬辭與
1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臺北:華世出版社,1980 年),《校讎通義》內篇二〈焦竑
誤校漢志第十二〉,頁582 。
2 [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年,《四部叢刊》初編本),
《望溪先生文集》,卷6 〈答申謙居書〉,頁29 ,總頁89 。
3 [清]蘇惇元輯:《方望溪先生年譜》,《方望溪先生全集》,康熙五十五年、五十六年、
五十九年、六十年。頁 13 、15 、17 ,總頁448 、449 、450 。
4 [清]方苞:《望溪先生文集》,卷4 〈春秋通論序〉,頁4 ,總頁52 ;卷4 〈周官析疑序〉,
頁2 ,總頁51 。
方苞古文義法與《史記評語》──比事屬辭與敘事藝術 33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