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FDM系统发射机的CRC和加扰》-毕业论文(设计).docVIP

《基于OFDM系统发射机的CRC和加扰》-毕业论文(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OFDM系统发射机的CRC和加扰 指导老师: 学位申请人: 学号:1030430324 院系:信息工程系 专业:通信工程 2014年5月23日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熟悉和理解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基于OFDM系统发射机的CRC和加扰,能够自主编写VerilogHDL 代码并且用modelsi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最后通过选用FPGA芯片在Quartus II软件中进行性能评估。 课题的意义及应用背景 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在各种信息技术中,信息的传输即通信起着支撑作用。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现代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而无线通信是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今天,无线通信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通信方式之一,而人们对无线通信业务的需要的迅速增加是无线通信技术的根本推动力。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全球移动电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GSM)和90年代初提出的窄带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通信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满足了人们较高质量的语音业务和低速率的数据业务要求。随着人们对通信业务类型要求的不断扩大,对通信速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已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网已经不能满足新的业务需求;为此,本世纪初,人们制定了以宽带CDMA技术为核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标准WCDMA, cdma2000和TD-SCDMA。目前,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向三代以后(Beyond 3G, B3G )和第四代(4G)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研究,研究主要目标是高速Internet无线接入和高质量数字多媒体信息无线传输等方面的应用,而此类 业务的一个共同点是要求高速无线信息传输。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技术和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 ,QAM)相结合在高速无线传输中具有许多优势,B3G和4G系统中已将OFDM技术列为备选物理层标准。最近几年,研究人员针对OFDM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提出许多理论和技术基础。 国内外研究现状 OFDM的历史要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R.w.Chang发表了关于带限信号多信道传输合成的论文。他描述了发送信息可同时经过一个线性带限信道而不受信道问干扰(ICI)和符号间干扰(。ISI)的原理。此后不久,Saltzberg完成了性能分析。他提出设计一个有效并行系统的策略应该是集中在减少相邻信道的交叉干扰(crosstalk)而不是完成单个信道,因为前者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1970年,OFDM的专利发表,其基本思想就是通过采用允许子信道频谱重叠,但又相互间不影响的频分复用(FDM)的方法来并行传送数据,不仅无需高速均衡器,有很高的频谱利用率,而且有较强的抗脉冲噪声及多径衰落的能力。OFDM早期的应用有ANIGSC-1O(KATH-RYN)高频可变速率数传调制解调器(Modem)。该Mo-dem利用34路子信道并行传送34路低速数据,每个子信道采用相移键控(PSK)调制,且各子信道载波相互正交,间隔为84?Hz。但是在早期的OFDM系统中,发信机和相关接收机所需的副载波阵列是由正弦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且在相关接收时各副载波需要准确地同步,因此当子信道?数很大时,系统就显得非常复杂和昂贵。?? 对OFDM做主要贡献的是Weinstein和Ebert在1971年的论文,Weinstein和Ebert提出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Fourier?Transform,DFT),实现OFDM系统中的全部调制和解调功能的建议。因而简化了振荡器阵列以及相关接收机中本地载波之间的严格同步的问题,为实现OFDM的全数字化方案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完成基带调制和解调,这项工作不是集中在单个信道,而是旨在引入消除子载波间干扰的处理方法。为了抗ISI和ICI,他们在时域的符号和升余弦窗之间用了保护时间,但在一个时间弥散信道上的子载波间不能保证良好的正交性。?? 另一个主要贡献是Peled和Ruiz在1980年的论文,他引入了循环前缀(Cyclic?Prefix,CP)的概念,解决了正交性的问题。他们不用空保护间隔,而是用OFDM符号的循环扩展来填充,这可有效地模拟一个信道完成循环卷积,这意味着当CP大于信道的脉冲响应时就能保证子载波间的正交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花好月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