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主要传统节日.pdf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题: 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 、、 学习任务 1、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传统的年节、民俗,主要是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了解民俗的概 念,特别是江苏的传统民俗,主要掌握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 节的特色由来及典故。 2 、 案例导入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 “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 日。过年时,除夕要守岁,初一要拜年。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腊祭、祭灶、 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在诸节日中,以春节最隆重 。春节在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这个节日的本意,在除旧布新,送往 迎来。春节前的腊祭拉开了年节的序幕。腊祭本来是农事完毕后,打猎取兽祭 祀祖先百神的节日。汉朝以立冬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南北朝以后,定在农 历12月8 日为腊日,俗称“腊八”。 二、知识点 汉族主要源于黄炎、东夷等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周围的部分苗蛮、百越、戎狄 等部落联盟的成分而逐渐形成。汉族以先秦华夏为核心,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 统和文化,从而发展成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众多人口的民族。汉族不仅是中国 也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同时也形成了有民族特色的众多节日,在所有的传 统节日中,最广泛、最隆重、最盛大、最丰富多彩的要算春节了。 一、春节 春节为一年的开始,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百姓俗称“过年 ”。关于“年”的来历,民间曾有一种传说:古时候大年三十晚上和年初一,有一种 叫“年”的怪物,专门在这两天出来吃人。“年”凶猛异常,任何野兽都抵不过它,但 一家挂 帘布和灶堂里 正在烧火的人家平安无事,另有一家,几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玩,半空中响起 噼噼啪啪声,“年”被吓跑了。所以,人家知道“年”怕 、怕光、怕响声。后来,等到 年三十、初一时,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 衣服、挂 灯、敲铜锣、放爆竹,这样“ 年”就不会来了。 春节活动因时因地而异,一般春节活动从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俗称官 三、民四、过小年)开始,经过除夕、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主要活动内 容有:操办年货、做新衣、祭灶、扫尘、除夕守岁、贴门神、贴春联、挂年画、新年 祝福、吃年糕、吃饺子、立春打春牛、闹元宵、玩花灯、扭秧歌等。 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日,也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除夕。除夕前几 天,家家户户要忙于诸如打扫卫生、缝裁衣服、炊糕做馃、杀鸡宰鸭、备办年货诸 事,孩子们也因年节能大饱口福、新衣斗艳而欢天喜地。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 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息。 除夕当天下午,要以三牲、饭菜、年馃等供品,祭神祭祖,谓之“辞岁”。然后 要贴大 春联、门联和年画,装饰布置房间。逢居丧人家不贴春联。除夕之夜,外 出亲人均要回家团聚,吃“年夜饭”。旧时饭桌下放一小火炉,谓之“围炉”。“围炉” 时,全家人不分贵贱、亲亲热热;席间禁忌说不吉利的话;倘若有亲人在外未归的 ,席上应为他留座位,摆上碗筷、酒杯,以示团聚;已婚女儿通常在夫家参加“围炉 ”,不上娘家团圆桌。围炉后,长辈要给儿孙分“ 包”即压岁钱,后来逐渐发展, 能挣钱的后辈也给长者“ 包”。 另外,宴席结束,还要以三牲供果,敬奉厅中神和灶君,俗称“拜岁”,家务收 拾停当后,合家欢聚一堂守岁迎春。守岁要“竟夕不眠”。是夜灯火长明,俗谓守岁 可为父母长辈延年益寿,故又称“坐寿”。近年来,由于电视机的普及,守岁多是合 家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扣人心炫的午夜钟声中,迎来充满希望的 新一年。 贴门神,所谓“门神”即是粗线条的印画,画中的门神头戴将军盔,身披鱼鳞 锁子,胸悬护身镜,足登云头靴,模样和京剧中的武将差不多,贴上门神以求避 邪消灾、祈求平安。新中国成立后,贴门神的风俗由贴春联所代替。 贴春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春节挂桃符,是我国古代一种具有神话色彩的风 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桃符也是由最初的在桃木板上刻神的形象,演变成 在桃木板上写上除祸祈福的吉祥话语,进而有发展成为写两句对偶的诗句,于是 便产生了所谓“桃符联词”,从而初步发展为今天的春联。丁忧春联是新丧人家于 丁忧期间不得贴红纸春联,在守孝的第一年春节须贴绿纸春联,第二年春节为粉 红纸春联,联语皆为哀感句子。第三年春节可贴红纸春联,但是联语内容仍须与 守孝有关。丁忧期满后,方可用不同对联。 挂年画也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