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免疫学和病原学勇检查七年制
临床常用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随着现代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免疫学的检测项目也日趋增多。某些检测项目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特异的和敏感的信息,以下就一些常用的免疫学检查作一些介绍。 第七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 体液和细胞免疫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 感染免疫 肿瘤标志物 自身免疫 第一节 体液免疫检查 一、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二、血清M蛋白检测 三、血清补体检测 一、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指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球蛋白,由浆细胞产生,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某些细胞的膜上。 按其重链性质分为IgG、A、M、D和E五大类,在血清中IgG、A、M的含量为g/L水平,而IgD、IgE和血清以外的IgG、A、M仅为mg/L,因此不同类的免疫球蛋白需要选择不同敏感度的方法。 免疫球蛋白常用的检测方法 1.单向琼脂扩散法: 2.免疫比浊法: 3.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 Ig检测的临床意义 1.低Ig血症 (1)先天性低Ig血症 体液免疫缺陷和联合免疫缺陷。如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先天性IgA缺乏症患者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IgG缺乏易患化脓性感染,而IgM缺乏易引起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2) 获得性低Ig血症 淋巴肉瘤、肾病综合征、中毒性骨髓瘤等可造成血清中Ig明显降低。 Ig检测的临床意义 2.高Ig血症 (1)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增高症 慢性细菌感染、结核、 慢支、风湿时IgG升高;急性感染早期可IgM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胶原病、类风湿、关节炎、SLE可见IgG、 A、M均升高,肝病和肝硬化时可呈现IgG、A升高。 (2)单一免疫球蛋白增高症 Ig检测的临床意义 3.IgD 妊娠末期和吸烟者含量升高。IgD骨髓瘤 患者血清IgD水平比正常人高10000倍,是唯 一明确可作为确诊的证据。 4.血清总IgE 对特异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探 索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寄生虫感染时IgE升 高。特异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患者血清中 IgE含量升高与发病和缓解呈平行关系。 二、血清M蛋白检测 M蛋白(M protein)或称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s):一种由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生时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移率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或其分子片段(如轻链、重链等),一般不具有抗体活性。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半分子病、恶性淋巴瘤、良性M蛋白血症。 三、补体的检测 补体(complement): 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抗感染和免疫调节的作用,也参与免疫病理反应。 补体常用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1.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主要反应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溶血功能,其结果与C1-C9各组分的量和活性均有关,但非完全相关。不能测定补体蛋白的绝对值,也不能测定备解素系统中的成分。 临床意义:CH50增高见于急性肾炎、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等;而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SLE活动期、类风关、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严重肝病尤其是肝坏死CH50降低甚至测不出来,有助于判断肝受损的程度。 补体常用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2.补体成分C3、C4的测定 (1)C3、C4含量测定:单向琼脂扩散法和免 疫比浊法 (2)C3、C4的活性测定:免疫溶血法 (3)临床意义:C3含量降低常见于反复感染、 急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病和膜增生 性肾小球肾炎等。C4含量降低常见于先天 性补体C4缺陷、遗传性血管水肿发作和原 发性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患者 第二节 细胞免疫检查 人体的淋巴细胞分为T、B和NK等细胞群,它们又可以分为若干个亚群,各有其特异的表面标志和功能。临床上各种免疫疾病均可出现不同群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上的变化,对它们进行检测可以判断细胞免疫功能。 一、T淋巴细胞的检测 (一)、数量的检测: 1.花环形成实验 2.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免疫荧光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