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_ZDHG100-2018铁器缓蚀纳米膜材料.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于铁质文物保护的纳米膜材料 (ZrO/MoO )技术标准 2 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郑州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强、侯爱芩、李振兴、翟震凯、王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馆藏铁质文物涂层保护的操作工艺和效果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馆藏铁质文物涂层保护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 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 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W/T 0009—2007 《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 GB/T 10834-2008 《船舶漆 耐盐水性的测定 盐水和热盐水浸泡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8264—2008和WW/T 0009—200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4 前期准备 4.1 待保护的文物 已完成保护前必要保护工序的室外铁质文物。 4.2 材料 所选用缓蚀材料的外观、光泽度、耐水性、pH 值等性能指标应符合保护方 案设计要求。 4.3 工具与辅料 根据文物及所选用保护材料选取工具,适当体积的容器,玻璃棒,不锈钢镊 子,吸水纸,吹风机,烘箱等处理工具。 4.4 作业条件 4.4.1 作业场所应有防火、安全防护和通风措施,施工安全应符合GB6514 的要 求。 4.4.2 作业环境应符合所选保护材料规定的施工条件。 4.4.3 露天保护施工作业应选择适宜的天气,遇雨、大风、严寒等均不宜作业。 4.4.4 保护过程中应维护施工现场环境,防止扬尘。 5 操作工艺 5.1 工艺流程 涂层保护工艺流程包括涂覆、干燥、检验、保护层修补和记录。 5.2 施镀 5.2.1 基本要求 保护材料的缓蚀应按照保护方案设计要求确定。如需施镀两遍 (含)以上, 应待第一遍施镀的涂层实干后再涂覆第二遍。 5.2.2 中间处理要求 器件在镀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部分溶液变色,此外缓蚀溶液本身在长时间施 镀过程中可能会形成浓度差,为了避免浓度不均匀而造成的镀层不均匀现象,施 镀期间,不定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消除浓度梯度插,使得膜层颜色厚度等均 一致密。 5.2.3 施镀完成 由于镀液偏高于室温,因此应当在施镀时间快到时关闭加热工具,待镀液温 度降到偏室温时方可取出,用温度相差无几的去离子水冲洗表面残留的镀液。 5.3 干燥 5.3.1 首先用大量吸水纸反复吸干表面的去离子水,并结合吹风机等干燥工具快 速去除表面残留的水分,并用烘箱进行干燥。干燥周期应根据所选保护材料的规 定条件确定。 5.3.2 在干燥期内,保护层应避免摩擦、撞击以及沾染油污和水渍。 5.3.3 在干燥期内,露天施工情况下,如遇有大风或雨雪等天气,应对文物进行 遮盖,以达到保护材料干燥所需条件和洁净的环境。 5.4 检验标准 5.4.1 外观 在自然光下,用肉眼检查,镀层应基本不改变文物表面原本的颜色和光泽, 不应出现刷痕、发白、结块等现象。 5.4.2 扫描电镜标准 (SEM) 镀层的致密程度及厚度检验,样品脱落的小块可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微观尺寸 的纳米结构,此工艺的标准见下表5.1 表5.1 微观结构标准 结构模式 微观形态 (10000-80000 倍) 平面尺寸 (nm) 截面厚度(μm) 层状 规则球形颗粒 50-100 >10 块状 不规则颗粒和球状 50-100 >10 无规则混合状 (柱、棒、颗粒、块 混合状态 — >10 体、球形) 5.4.3 X 射线能谱扫描 (EDS) 镀层的组成可进行能谱分析,镀层主要缓蚀组成元素含量要求见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