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参与两岸三地合作发展极高强度高延性低成本新颖钢铁材料.PDF

台大参与两岸三地合作发展极高强度高延性低成本新颖钢铁材料.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大參與兩岸三地合作發展極高強度、高延性 、低成本新穎鋼鐵材料 2017 年08月 25日 汽車 、航太、及能源 工業都需要高強度且高延性的金屬材料來提高能源 效率並降減溫室氣體排放 量 。然而 ,金屬材料的強度和延性 經常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增加強度的同時往往導致材料延展 性下降 ,進而影響料成形性與衝擊性能 。兩岸三地年輕學者合作研究突破過往材料差排理論,大 幅提高強度同時仍使材料兼具延展性。此項研究於2017 年08月 24日發表於 《Science 》期刊,篇 名為《High dislocation density induced large ductility in deformed and partitioned steels 》,全文請 參 照連結 B. B. He et al., Science, 10.1126/science.aan0177 (2017) 。 「金屬材料經過塑性變形,差排密度提高,故強度提高,但延展性變差,此稱為加工硬化。 」 這段敘論 述幾乎可以被視為材料科學的定律,而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黃明欣 博士過去便 一直思索 以提高 「可動差排」密度來維持塑性的理論與可能性 ,合作團隊中 北京科技大學羅海文 博士認為 能以中錳鋼合金系統來 進行材料設計 ,而台灣大學顏鴻威與程冠儒則 以電子顯微鏡技術進行機構 解析 。該團隊認為以調配 雞尾酒的方 法能夠使 材料的顯微結構更複雜 ,若能同時有效控制複雜顯 微結構 以及變形組織演化,則有機會 提高可動差排 密度來維持塑性 ,最後團隊以 「變形 繼以配分 (deformation partition, DP )」的 技術實現了 此具有突破性機械性能的鋼鐵材料。此新穎合金 具有2.0GPa 以上之降伏強度(材料抵抗 塑性變形的能力) ,而其均勻延伸率仍可達到 16%以上。 研究團隊設計 了Fe-10Mn-0.47C-2Al-0.7V (in wt. %)的中錳鋼來實現變形繼以配分 (DP )的製程 , 通過適量冷軋變形,隨後進行低溫回火(400 °C )得到高 差排密度的 DP 鋼 ,此特殊鋼的 介穩態 沃斯田鐵鑲嵌在高差排密度的麻田散鐵中(詳見圖 1)。麻田散鐵是在冷軋的過程由 沃斯田鐵相 變形成的 ,而在低溫回火時,麻田散鐵中的碳會配分給 沃斯田鐵,保留了麻田散鐵的差排密度, 同時避免了中高碳麻田散鐵的脆性,更值得注意的是,此類型差排雖然密度極高,卻能夠維持 其 滑移的自由度。另一方面,獲得碳配分的沃斯田鐵能在材料變形過程中相變態形成 麻田散鐵 ,輔 助性地共同維持了材料的高均勻延伸率 (延性) 。 相較 於普遍使用的超高強度汽車鋼(圖 2: DP 780和 QP 980 )和應用於航空及國防工業的麻時效 鋼 ,新開發的DP 鋼不僅具有更高的屈服強度,而且擁有更好的延伸率 。研究團隊中的 幾位學者 近期已經獨立發表許多突破強度和延性之間抵換的新型鋼種詳見( 圖 2) ,其中包含黃明欣團隊 於 2015 年研發的 納米雙晶鋼(Nano Twin Steel) ,顏鴻威團隊 於 2015 年發表的 超細晶雙相鋼(UFG- Duplex Steel) ,羅海文 於 2016 年發表的相變 /雙晶誘發應變中錳鋼(TRIP/TWIP M-Mn Steel) ,但是 鋼鐵之強度都停滯在約 1500 MPa 左右,透過合作薈萃三人過去的顯微結構控制技術 與經驗 ,使 DP 鋼之機械性大幅突破過去之研究 成果。 除了 差排理論與機械性能上的突破, DP 鋼不僅達到了麻時效鋼的強度(圖 2: Maraging Steel ), 並具有優異的延展性,而其原材料價格僅有麻時效鋼的 20% 。因此,通過顯微結構與缺陷的複雜 化與可控化 ,研究團隊在降低 經濟成本的同時得到了超高強度的鋼鐵。因此, DP 鋼具有工業生 產的潛力 ,而 「如何調配可動差排」這樣的概念 亦能廣泛應用於汽車、航太、以及能源等工程材 料領域當中 。 此研究由香港大學主導,協同 北京科技大學、台灣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的青年科學家共同合作所 完成的,為兩岸三地青年科學家成功合作的例子。顏鴻威博士師承台灣 材料顯微結構 大師楊哲人 教授 ,於2014 年8月回到台灣大學任教,並成立 「顯微結構與缺陷物理研究團隊」,透過此研究 指導程冠儒同學相關學理與技術,團隊成員 特別感謝台灣大學與科技部材料學門的經費補助,使 其能在 2015 年研究室草創狀態下就展開 DP 鋼之顯微結構與變形機制剖析研究 ,其間獲英國 Ox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