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形式运作与美学-以排湾族传统歌乐为例的观察思考摘要概说.PDFVIP

肆形式运作与美学-以排湾族传统歌乐为例的观察思考摘要概说.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肆形式运作与美学-以排湾族传统歌乐为例的观察思考摘要概说

形式、運作與美學-以排灣族傳統歌樂為例的觀察思考 (肆)形式、運作與美學-以排灣族傳統歌樂為例 的觀察思考 Ⅰ、主持人-吳榮順(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教授) 主辦單位及各位來賓大家午安!很榮幸擔任此次論文發表的主持人,今天邀 請到的與談人是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班陀沅錄同學。那麼 時間上的關係,現在就請發表人周明傑先生來發表此論文。 Ⅱ、發表人-周明傑(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 摘 要 排灣族的傳統歌樂,在該族的文化當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即便是現代, 我們也常常聽到耆老歌唱這些排灣族的「古典歌曲」。然而,近代的研究文獻裡 面,卻很少人針對歌謠內涵,去做深入的分析,以致於,歌謠的運作情形、樂曲 形式的探討,還有謠詞的歌唱模式、美學上的闡釋等等,我們都只能依據歌唱的 聽覺記憶,去摸索歌曲外在的輪廓,無法一窺其堂奧。 本文針對這些盲點,將筆者在排灣族領域內數年的田野調查紀錄重新整理, 歸納出樂曲的一般形式,並觀察族人如何藉著這些形式運作歌謠,而這樣的行為 模式,與排灣族的傳統生活有密切的關係,我們將逐一探討。最後,舉凡形式、 行為,以及關謠詞表達各方面,都直接透露出族人追求真善美的一面,就美的角 度來看,追求歌謠的一致性、裝飾性、對比性,其實就是一種美的追求,這些都 值得我們觀察。 關鍵字:排灣族、歌樂、形式、行為、美學 一、概說 臺灣的原住民族,民族學家稱之爲「南島語系」(Austronesian)民族,早在 漢族移居臺灣之前,就已分布在臺灣各地。這些民族包括居住在平地的平埔族, 以及居住於山地和平地的高山族,排灣族(paiwan)即是舊稱高山族中的一族。 排灣族豐富而獨特的文化藝術吸引了很多學者的研究,有的學者針對衣飾方 4-1 形式、運作與美學-以排灣族傳統歌樂為例的觀察思考 面作研究;有的學者從工藝及裝置方面作研究;還有的學著是從傳統生活的藝術 表現作研究,不一而足,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試圖分析、瞭解這個民族它們在 美感方面的感知、表達、詮釋與實踐。 相較於服飾、工藝等的視覺藝術研究,排灣族在歌謠及舞蹈方面,相關研究 文獻則顯得貧乏。數千年來,排灣族同臺灣原住民其他族群一樣,隔居於南島語 系廣大地域的北端臺灣,較少受外族文化之影響。儘管這期間,臺灣歷經十 七世紀荷蘭及西班牙的占領,然而因為這兩個外來者所接觸的族群均爲平埔族, 因此在這個時期,文獻上我們仍舊看不到任何高山族部分的音樂藝術相關資料。 若要論正式而單獨的排灣族音樂文獻,應該是 1901 年,日本官方臺灣總督府組 成的「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成立之後,進行了二十年的臺灣社會調查工作,並 於 1913 年至 1921 年刊行「番族調查報告書」八册,對原住民音樂分歌謠、舞蹈、 樂器等,提出相當詳細的報告後,排灣族音樂才開始出現在文獻上面。 雖然,清楚的排灣族歌樂文獻直到此時才出現,但是族人傳統生活卻早已存 在著祖先們流傳下來的各式音樂。不管是歲時祭典、耕種收穫、生命禮俗或是閒 暇時刻,排灣族人總是藉著歌謠,適時的表達出自己的心意。我們從流傳至今的 傳統歌樂當中,可以清楚的瞭解到族人藉歌樂傳達訊息、互通心意的情形。聆聽 老人歌唱就如細數排灣族歷史一般,因為這些歌曲,都是他們行萬里路,經歷了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所累積的一種生命感受。 在探究傳統音樂及其音樂生活背景之餘,常引發學者們探究的興趣,我們也 很想知道,排灣族,這個社會階級制度明顯,事事講求井然有序、說話深思熟慮 的民族,他們的美感經驗是什麽?音樂如何在這個部分完美表達?還有,生活中 爲何而歌?歌樂當中所要表現的情感是什麽?本文嘗試從族人傳統生活的角度 出發,在探討歌謠形式以及歌謠內涵的同時,亦詳察音樂與生活的關係。進一步, 我們試圖從符號學的角度,視音樂為一種符號,探討排灣族歌樂的指引性,以期 對於這個族群在歌樂的美感表達上,有更多的認識。 二、歌樂形式與傳統生活 (一)歌謠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 排灣族的生活離不開歌謠,工作上有歌、祭典上有歌、結婚時有歌,就連排 灣族的長輩述說故事(milimilingan)時,說話的音調也可以如歌唱般,以「唸 唱」的方式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