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卢氏源流初考(卢夏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卢氏源流初考(卢夏龙)

浙江卢氏源流初考(卢夏龙) 浙江卢氏源流研究会副秘书长 卢夏龙 2005年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文明素质工程》等八项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首次将浙江家族史研究及其收集浙江现有的家谱、族谱,整理成册,标点出版,纳入到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项目之一。 浙江位于长江以南东临大海,远离中原,社会较为稳定,加之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与雨量充沛,自古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从考古资料上看,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今天的浙西山区一带活动,到了距今六、七千年至四、五千年间,浙江境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已经相当广泛,出现了“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进入上古(泛指商周秦汉时期),逐渐演变成了“越”民族。而纵观现代浙江人口和民族分布,不难发现浙江其实是个汉族占主要成分的省份。 究其原因无非移民所致,但为何移民、何处来徙、繁衍情况、移民意义等诸多疑问都需要我们去探索的。 而“谱牒”能够跻身史学三大支柱之一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借以研究国家、民族的人口迁徙历史。所以我们可否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从卢氏源流研究工作中去发现和探求本区域人口的迁徙规律和意义呢。因此本人在多年研究卢氏源流的背景下,再次梳理手头的谱牒、文史资料以及探访族人聚居区,试图弄清浙江卢氏的来龙去脉,以期为浙卢源流研究的“引玉之坯”。 浙江卢氏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自东汉初年韬迹浙中的卢文台,其治水善举被当地百姓演化成为“白沙帝”信仰传承至今。还有东晋末年,范阳卢氏南祖后裔卢循与孙恩领导的农民反晋斗争,以温州永嘉为始,转战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长达十三年之久,成为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 其次人文荟萃,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卢约,祖孙三代名列《宋史》的卢革世家,被誉为八百年来“温州词宗”的卢祖皋,“宁以孤亢见黜,不忍厉民媚人”而遭靖难之役的明洪武探花卢原质,与俞大猷、戚继光其名的抗倭名将卢镗,清乾隆探花、著名校勘学家、藏书家卢文弨,与范氏天一阁、郑氏二老阁相鼎足的“抱经楼”主人卢址,被世人褒贬不一号称“中国古董教父”的卢芹斋,近现代国际著名法学家、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卢峻,中国对外贸易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第四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卢绪章,黄埔十期中华民国国军中将、首任台湾三军大学战争学院院长卢福宁,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卢良恕,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卢展工等等。 第三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民间故宫之美誉的东阳卢宅,另外还有省级文保单位浙江境内历史最悠久的水利工程之一白沙卅六堰三国文化遗址(围绕卢文台信仰)、温州瑞安卢金峰墓(含六科卢氏宗祠)、丽水缙云县前岙村卢氏民居等历史文物存世。 一、 源流概括 1. 浦阳桥溪卢氏 始祖迪公讳仙(466-527)字武之,号敬。其先十七世祖於建武间(25—55)从河南迁于仙居。梁高祖天监甲申(504)迪公由都押衙监门擢御史大夫。幼子红公迁居东阳,红公之后二十一世述公由东阳迁浦阳灵岩山麓(今金华市浦江县浦阳街道)。 按:本支係目前发现浙江境内家谱记载最早的卢氏,但始迁祖名讳、事迹皆无考。宗谱中的谱系记载也仅从十七世孙迪公开始。 2. 汤溪白沙卢氏 始迁祖卢文台字高明,新莽末官步兵校尉,除骠骑将军,随刘秀从“大树”将军冯异讨赤眉有功。建武元年(25)刘秀即位,卢文台拜辅国大将军。期间出任贝濮二州刺史,并镇江南、剑南二道。东汉永平三年(60),明帝刘庄追感中兴功臣,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诸将均有像,卢文台不与。同时又受同朝名士严光(字子陵)隐退富春影响,率部将三十六人挂印隐迹婺南括苍辅苍山(今金华婺城区沙畈乡亭久村)。期间倡建三十六堰治水灌溉工程,造福当地数千年。被当地百姓尊称为“白沙大帝”,世代建庙供奉。历朝历代也先后四次封侯,三次封王。 按:1、本支係目前浙江境内发现有记载,并存有遗迹、墓茔最早的卢氏,但日久年湮完整的谱系未能流传至今。现周边卢姓村庄或“白沙帝”信仰波及的地域均将文台公列为自家始祖,不排除受其信仰影响而攀缘附会之嫌,但在全新证据发现之前应遵循旧例,亦不枉前人之功。 2、本支卢氏隐迹浙中与东汉建武间徙居浙中的浦阳卢氏,时间极为相近,不知有无联系? 3. 永嘉溪南卢氏 始迁祖卢杞,其先自婺至越会稽,以东晋孙恩乱避居永嘉在城翫水埭头。四世生公昆弟三人,公居其仲。隋开皇年间(598—601)迁楠溪仙居乡芙蓉里垅南(今温州永嘉楠溪溪南村)。 按:1、本支卢氏之先源于“婺”,即今金华旧称,或与卢文台后裔有关。 2、据《溪南卢氏宗谱》记载本支卢氏于宋鼎盛一时,但在宋元战乱中遭受了灭顶之灾,其中记载的众多抗元史实与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