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综合测评(B)(含解析).doc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综合测评(B)(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测评(B)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所谓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最典型的是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过去人们眼中的许多神秘现象,都得到了理性的解答。但现代化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圣的力量。 我们首先应敬畏自然。相比宇宙和自然的无限,人的理性与能力是那么有限,我们对世界的“未知”要远远大于“已知”。敬畏自然,就是承认我们自身的渺小,正视大自然的神圣。我们还应敬畏生命。生命都是神圣的,每个人之于他们的家庭、友人和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存在。敬畏生命,就是将人的生命摆在首位,而且珍视人的自由选择,维护人的发展机会。对生命的敬畏还应包括和我们一样有心跳、有亲情、有痛感与悲戚的其他生灵。我们同样需要敬畏法律、敬畏规则。法律、规则作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一经确立,就具有不被逾越、不被变通、不被潜规则左右的神圣性。 世间需要敬畏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敬畏历史、敬畏先贤、敬畏百姓、敬畏科学、敬畏正义。对其心存敬畏,不是受金刚怒目、铁棒皮鞭的恐吓,更多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从本质上讲,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信仰之真。当今社会,敬畏已染上浓厚的功利色彩,需不需敬畏,也要先问一声“有没有用”,对自己有用,就烧香拜佛;若不再管用,则立马丢开。因此,最被敬畏的往往是权势与金钱,但这两样东西最易变幻。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当本该虔诚以敬的东西,都可用权换、用钱买时,这个社会即使堆砌出再多的眼前财富,也必定与真正的文明渐行渐远。 怀敬畏心,虽不排除外在约束,但主要源于内心的自律。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道底线,这是不应突破的最后屏障,是我们必须敬畏的戒尺。无可否认,这条底线现今对许多人来说已可移动,但只要良知未灭,它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仍然起作用。“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就道德层面,一个人可以不做君子,却不可以做小人;可以不忠言逆耳,却不可以奴颜婢膝;可以不襟怀坦荡,却不可以两面三刀;可以不乐善好施,却不可以为非作歹。心存敬畏,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做人底线的不懈坚守。 一个民族在走向自由、民主、开放的同时,不可没有敬畏。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恰恰是最可畏惧的。假如一切都无禁忌,那么一切都可被毁坏、被打砸、被妖魔化,于是什么房子都敢拆,什么古墓都敢挖,什么数据都敢造假,什么决策都敢拍板,什么官司都敢乱判……这个社会将变得肆无忌惮,也势必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循环。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呼唤敬畏,就是呼唤理性,呼唤良知,呼唤责任。我们每个人都有所求,但必须有所忌、有所惧,知晓前行又懂得停步,知晓获取又懂得放弃,由这样的公民支撑起的社会才健康、良性而和谐。 (本文作者为佳桐,文章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的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敬畏与一般的畏惧不同,它带着几分特别的敬重,像宗教徒对神的崇拜。 B.我们要敬畏大自然,因为人的理性与能力相比于宇宙和大自然是有限的。 C.敬畏的功利化,说明社会上普遍无信仰,意味着人们精神世界的荒漠化。 D.一个民族在走向现代化时不可没有敬畏,一个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 解析:A项只是说明什么是“敬畏”;B项是敬畏的内容之一,不是全文的主旨,是其中一个段落的分论点;C项是反面论述,不是全文的主旨,是提出这个论题的背景;D项在文章的最后一个段落,是全文的观点所在,而这句话又是对全文观点的准确概括。 答案:D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言行不属于“敬畏”的一项是(  ) A.埃及“二战”盟军阵亡将士墓碑上有这样的一句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士兵;对于家庭,你是整个世界!” B.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一个老人能够得到的最好收获不过是家人的仁慈和爱,统领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 C.东汉东莱太守杨震对私下以金相赠并说“暮夜无知者”的行贿人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D.德国哲学家康德面对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准则,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 解析:B项是说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老人,对老人最好的做法是“仁慈和爱”。 答案:B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敬畏与信仰息息相关,宗教徒对神灵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这是带有几分敬重和畏惧心理造成的。 B.世间需敬畏的东西有很多,比如自然、生命,对它们心存敬畏,不仅靠外在的约束,更要靠内心的自律。 C.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解放可去除迷信,却不应去除敬畏;一个人可以不信神,却不能无视神的力量。 D.无所畏惧的社会是可怕的,会导致社会变得肆无忌惮,导致精神世界荒漠化,进入为所欲为的恶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91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21144233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