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话苗族芦嘿笙舞滚山珠的艺术性
PAGE
PAGE 11
平话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艺术性
贵州省纳雍县第二中学 陈垚均 喻常跃 周东方
贵州省纳雍县张家湾中学 宋雨吉
贵州省纳雍县第一中学 龙 炆
贵州省纳雍县第二中学 龙 颖 王孝林
邮政编码 553300
摘要: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原名“地龙滚荆”,苗语叫“子落夺”。它流传在贵州省纳雍县猪场苗族彝族乡和其他苗族乡镇,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舞蹈之一。“滚山珠”是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杂技技巧艺术、肢体语言为一体的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本文就是通过对纳雍县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艺术特色的考察进而揭示“滚山珠”的艺术特点,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有其独特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魅力,这些成就和魅力来源于自然,来源于民间,带有普遍的社会认可性。保护民间艺术是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而如何让它们重现昔日的辉煌,永久传承并发扬光大进而为现代的社会生活服务才是真正的目的。 要保护首先要研究,地域文化是民族民间艺术形成发展的土壤,民族民间艺术又进一步丰富了地域文化的内涵,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民间艺术是民众自己创造的具有自用和自娱特点的艺术形式,其特色与它的创造者的民俗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依托,它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形式语言和审美观念的艺术;它是一种精神性质的符号。2011年9月10日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参加比赛和闭幕式上200人的“滚山珠”苗族芦笙舞团体表演。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苗族同胞千百年来在默守闭塞的情况下鲜为人知,而本民族则视传统文化为拱璧,先祖遗留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世代遵循和守护,作为苗族传统文化爱护备至,不敢有所轻易变更。兼之苗族同胞们大多数深居崇山峻岭之中,简出于洪荒旷野之地。而民性又保守缄默,很少与外界接触,竟让自己的瑰丽多彩的文化长期滞留于万壑荒野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毕竟光芒是要透射于云霓雾障之外,洪流是要冲出砂砾险阻的。这些优秀文化遗产一旦脱颖而出,将使世人刮目相看,文采流霞、让人叹为观止。 HYPERLINK /v3586132.htm?ch=ch.bk.innerlink \t _blank 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原名“地龙滚荆,又叫“滚地龙”, HYPERLINK /v4705835.htm?ch=ch.bk.innerlink \t _blank 苗语叫“子落夺”。它与蜡染、刺绣、织锦、誉满全国,称之为苗族四宝。
“滚山珠”芦笙舞,是一种以男女青年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包括胯、膝、踝)两膝的轻微屈伸并踏着有力的节奏向前移动的舞蹈,脚落地后,下肢的颤动以及抬脚踹动,上身随之自然地摆动为特色。前一种娴雅、端庄,后一种柔和、潇洒。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他们将学到的杂技技巧融入到苗族芦笙舞中,形成了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技巧演艺为一体的完整舞蹈。舞蹈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惊险奇绝。在经过无数代苗族人民的演绎,自编自导,自娱自乐,逐步把今天的苗族芦笙舞推向了高潮,堪称民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滚山珠”原名的乡土特点十分突出,她产生和流传于纳雍县边远封闭的猪场苗族彝族乡,这里山峦重叠,峰高林密,经济发展迟缓,群众生活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滚山珠”的演出作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长期是由苗族农民中的青少年表演给本民族的父老乡亲观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在乡野沿续传承。在未进行深一步的加工提炼之前,从未走上过艺术舞台。作为创作表演节目出现,只是作为代表苗族文化的芦笙舞偶尔参加演出观摩。她没有专职的专业艺术演员,也不固定在什么地方演出,而是生于民间,长于民间,传承于民间,为民间服务。“滚山珠”的民族性特点也是一目了然的,她是苗族的一个支系小花苗的芦笙舞,只要她一亮相,从鲜艳的服饰中即可辨明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滚山珠”的民俗性特点也较突出,她在民族节日时表演,在喜庆时表演,在农闲时表演,在婚丧嫁娶时表演等的特色,具有浓郁的苗族民俗特色。
在洪荒远古时代,诗歌、音乐、舞蹈是融汇在一起的。中华各民族人民生活于黄河流域,原始社会开始茹毛饮血,狩猎捕鱼,在生产劳动中创造许多富有生活情趣的肢体动作,这些肢体语言便是舞蹈的雏形,它又有审美意识,逐渐形成舞蹈。这些舞蹈是为了缓解每天劳动所带来的疲惫,在生产中减少困难,减轻劳动,起着调节、鼓动和组织劳动的作用,是人们普通的愿望和要求。这些舞蹈雏形最先使用于拜天祭日,凡出现雷电惊鸣、风雨晦暝、山崩地裂引起的悲剧,便呼天号地,手舞足蹈,甚至祈祷膜拜,愿天神赐福。渐渐地萌芽宗教,进行图腾崇拜。凡是有宗教活动,苗族人民必歌舞汇集。从此苗族舞蹈经历了自创自娱,宗教祭祀,以此表现氏族社会的生活形态,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渐渐地丰富了舞蹈内涵。提高了舞蹈的欣赏价值。
在氏族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