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制衡论文:董事会独立性、股权制衡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doc

股权制衡论文:董事会独立性、股权制衡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论文:董事会独立性、股权制衡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 【中文摘要】据以往的研究分析,许多国家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都表现得非常明显。在我国,由于体制方面的特殊原因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内外部治理机制不合理,董事会、监事会受制于大股东,法律对中小股东的保护还很不够,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大股东通过频繁的关联交易巧立名目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况普遍存在。诸多因素综合在一起,促使我们有必要将关注的焦点从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转移到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上来。2006年,对于我国公司,尤其对上市公司来说是重要的一年。公司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二是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选取这一期间的样本可以近态地观察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还为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实证依据。本文试图用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股权制衡理论等理论和实证方法,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掏空”行为。理论方面,从内部治理机制的两个方面——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的设计进行深入的规范分析。实证方面,本文选取了我国上市公司2005年-2008年间的6093个有效样本,从大股东占款角度,对公司治理因素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主要得出了如下结论:(1)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股权分置改革期间以及完成股改后下降速度比较明显,且其占款行为也有明显’下降,加入年度控制变量进行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与“掏空”存在正相关关系,并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发现年度控制变量对大股东占款影响较大,这也提示我们,虽然本文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关注大股东“掏空”方式的变化,研究大股东新的、主要的“掏空”方式,以便加强管理。另外,从控股股东性质来看,国有控股股东与“掏空”存在显著的止相关关系,说明我国原有的公司制度环境也是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他大股东SH25、SH35与“掏空”行为显著负相关,说明其他大股东对“掏空”行为具有制衡作用,能够抑制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2)董事会的治理效果有限,主要表现为独立董事比例对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没有明显的监督作用。独立董事声誉变量与大股东“掏空”行为负相关,在10%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但是,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职权结构则加重了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与“掏空”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本文进一步做关于股权制衡、董事会独立性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在股权缺乏制衡的情况下,独立董事比例与大股东“掏空”行为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在股权制衡的情况下,独立董事比例与大股东“掏空”行为显著负相关。说明股权制衡的环境更有利于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发挥。然而,独立董事声誉变量在股权缺乏制衡的情况下与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表现更为显著,为负相关关系。说明控股股东为了装点门面、掩盖自身“掏空”动机,在股权缺乏制衡的情况下,倾向于选择声誉好的独立董事,同时,也说明好的独立董事声誉能提高独立董事的责任感,代表其他股东的利益,监督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另外,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变量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关系在两种股权制衡条件下与前面的研究结论一致,即二者显著正相关。 【英文摘要】According to previous research and analysis, both listed companies and non-listed companies in many countries, it is obvious that large shareholders and minority shareholders have a conflict of interest. In China, due to the special institutional causes,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are unreasonable,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is subject to shareholder, legal protection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is still weak, the supervisory of external audit did not play a good role, large shareholders assuming a frequent occupation of the interest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