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京剧音韵知识》作者:杨振淇著页数:323出版社: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日期:1991.02主题词:京剧-音韵学音韵学-京剧
[General Information]
书名=京剧音韵知识-杨振淇(1991)
作者=
页数=323
SS号
DX号=
出版日期=
出版社=
书名
前言
目录
绪论
一 学京剧为什么要学京剧京韵知识
二 怎样学好京剧音韵知识
第一章 京剧音韵的构成
一 “京剧音韵的构成”问题之提出
二 构成京剧音韵的各种成分的融合
三 什么是“中州韵”
四 《中原音韵》 (或“中州韵”)与京剧音韵的关系
五 京剧中的“湖广调”与“湖广音”
六 徽(皖)音在京剧语音中的表现
七 京剧音韵的含义
第二章 上口字
一 什么是上口字?上口字的来历
二 如何运用上口字
三 如何评价上口字
第三章 尖团字
一 什么是尖、 团字
二 尖?、团字的来历
三、对尖、团字有哪些误解
四、京剧唱念分尖、团的意义
五、如何运用与记认尖、团字
第四章 京剧的几种白口及其运用
一 戏曲表演中为什么特别重视念白
二 京剧中有几种白口,作用如何
三 京剧的几种白口有何共性
第五章 京剧音系
第一节 声母及有关音韵问题
一 京剧韵白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异同
二 京剧韵白声母与《中原音韵》声母、普通话声母的关系
三 决定声母发音的因素
四 “三十六字母”
五 “五音”
六 宫、商、角、徵、羽与音韵学中“五音”的关系
七 字音的清、浊、辨清、浊在京剧唱念中的意义
八 声母“送气”、“不送气”与唱念吐字的关系
九 应当怎样掌握“喷口”
第二节 韵母及有关音韵问题
一 京剧韵白韵母与普通话韵母之异同
二 更全面地了解京剧韵白声母与韵母的配合关系
三 “四呼”及其在京剧唱念中的作用
四 京剧音韵中还有没有“闭口”韵尾
五 什么是十三辙
六 《中原音韵》十九部与“京剧韵白十三辙”的关系
七 京剧用韵的发展方向
八 京剧唱词押韵的规律
九 “宽韵”与“窄韵”、“通押”与“翘辙”
十、编词选辙与表达感情、角色行当的关系
第三节 声调及有关音韵问题
一 怎样分析声调
二 京剧唱念为什么要强调辨明“四声阴阳”
三 京剧韵白声调中有没有人声
四 怎样看前人关于四声念法的口诀
五 京剧韵白四声调值与武汉话四声调值是否相同
六 京剧韵白声调的特色及韵白四声连念变调的规律
七 什么是平仄及京剧唱词中的平仄规律如何
八 京剧唱段中曲与词的四声之关系
九 字音的四声调值及连念变调在京剧唱腔中的体现
十 “三才韵”
十一 如何解决“倒字”问题
第六章 字的头、腹、尾音
一 字的头、腹、尾音与音节声、韵、调的关系
二 为什么把韵头(介音)划作字头或字头的一部分
三 字腹在字音中的地位及相同的字腹在不同的字音里的变化规律
四 字尾的性质
第七章 京剧唱念的吐字、归韵、收音
一 字音头、腹、尾与唱念的吐字、归韵、收音的关系
二 什么是吐字及怎样吐字
三 什么是归韵及怎样归韵
四 什么是收音及怎样收音
五 什么是“交代”及怎样“交代”清楚
六 语气词a和衬字的读音规律
第八章 京剧音韵的改革
一 京剧音韵的改革的必要性
二 如何改革京剧音韵
后记
〔附表一〕常用尖、团字表
〔附表二〕常用上口字表
〔附表三〕国际音标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