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际视野 杨玲玲.pdfVIP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际视野 杨玲玲.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言 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从 建党之日起就具有的光荣传统。最早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这一命题和概念的,是毛泽东同志。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的报告中指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 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 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之在其 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 ① 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须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在这段话 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一句,原来的表述是 “马克 思主义的中国化”。建国后出版《毛泽东选集》时,为了避免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些人误解我们搞的是 “民族共产主义”,才 进行了修改。 建党80 多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都 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在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的成果,集中起来就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就是作为被 证明是正确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原则和经验总结的毛泽东思 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改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2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际视野 革开放的新的伟大革命,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 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 所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 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 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 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主要内容,就是不断探索和 回答贯穿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的重大理 论和实际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 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也就是 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 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教育、文化、 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 实践没有止境,改革没有止境,创新没有止境。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需要在实践中 不断发现,在改革中不断提炼,在创新中不断升华。在这个过程 中,党的理论工作者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责任。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书 系”,是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几位中青年学者,结 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从不同 角、不同领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问题进行研究的初步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史纲》从社会主义建设的角 度简明扼要地回顾了四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 序 3 中国化的进程,从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四个阶段:艰辛探索—奋力开辟—深入推进—全面拓 展,以及与此相应的形成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邓小平理 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发展、 演变的历程,阐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社会主义思想路线,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 展等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对于历史地把握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则以新的 角,从理论形 态、价值目标、政策实践和学科发展四个方面,解析了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体系构成,是民族理论研究的一种新探索 和尝试,对于正确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和推 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有理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