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希腊教
第二章 希腊教育 希腊教育的发展阶段: 1、荷马时代(前1100—前800年) 2、古风时代(前800-前500年) 3、古典时代(前500-前330年) 4、希腊化时期(前330-前30年) 一、荷马时代的教育 1、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 氏族制度向奴隶制度过渡的“军事民主制时期” 2、荷马时代的教育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修(塞)记》 阿卡琉斯之师: 喀戎(Chiron)、富尼克斯(Phoenix) 教育目标:培养演说家和勇士 道德教育:“四大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二、古风时代的教育 城邦制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主权国家,最具代表性的如:雅典、斯巴达 (一)斯巴达教育 地理条件:封闭 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拉哥尼亚平原 社会结构:等级制 斯巴达人,皮里阿西人,希洛人(被征服的奴隶) 教育体制:国家控制 (一)斯巴达教育 新生儿体检制度 0-7岁:家庭教育 7-18岁:国家教育机构----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交,掷铁饼,投标枪),养成坚毅、刚强、机警的品质 18-20岁: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军事训练 重视女子教育,体格健壮的母亲才能生育健康的子女 (二)雅典教育 地理位置:阿提卡半岛,三面临海,宜于航海 社会体制: 民主政治(从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 本图可以形象地看到雅典儿童接受的主要教育内容文法、音乐和体操,也从一个角度呈现了雅典学校的主要类型文法学校、音乐学校和体操学校 (三)斯巴达与雅典教育体制的比较 1、教育目标 2、教育内容 3、教育体制 4、女性教育 (三)毕达哥拉斯的教育学说 数是世界的本源----教育目的 数具有完全、匀称、和谐三种特性 生活和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通过对数的研究、体会、领悟以及日常生活的训练,达到和谐、完全和完善 理性主义 三、古典时代的教育 (一)古典时代的雅典社会 雅典的经济繁荣、民主制度 思想启蒙、个性解放的时代 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改变 (二)雅典的文化繁荣 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爱斯库罗斯(Ae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 哲学家: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苏格拉底(Socrates),柏拉图(Plato) (三)智者的教育活动 1、智者(sophistes)的兴起:巡回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学科知识,并以此谋生的职业教师 2、智者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Gorgias),普罗狄克(Prodicus),安提丰(Antiphon),克里底亚(Critias)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3、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怀疑主义 4、智者的教育活动与教育学说 (前)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 (后)四艺: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5、历史地位 西方最早职业教师 确立了三艺教学 扩大了教育对象 丰富了教育内容 奠定了教育思想 (四)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建(雅典大学) 前392伊索克拉底(Isocrates)的修辞学校; 前387年柏拉图的阿加德米学园(Academy); 前335年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吕克昂(Lycem) 四、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文化中心的转移: 雅典 亚历山大利亚 希腊学校的蜕变 高等教育的发展: 芝诺(Zenon,前336—前264):斯多葛学派哲学学校;伊壁鸠鲁(Epicurus,前341—前270):伊壁鸠鲁哲学学校。前200年合并成为雅典大学。 五、希腊教育学说 苏格拉底 (Socrates,前469—前399)教育学说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2. 教育的意义:强调后天学习的作用 3.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人才 4.教育任务:培养道德,美德即知识 “德即知识” ,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苏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二)柏拉图的教育学说 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 1、生平与教育活动 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出生于雅典贵族家庭,20岁后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前后8年。苏格拉底去世后,他离开雅典,四处游历。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学园,收徒讲学,培养了亚里士多德等一大批学生。著作《理想国》《法律篇》(第二个理想国) 《理想国》是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书中以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等人的对话形式表述其哲学、政治和教育思想,讨论了政治体制、婚姻、优生、宗教、道德、教育、文艺等各种问题。在本书中,他精心设计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立学校教育体制。 2.理念论与“回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