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例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与扭秤特性研究.doc
论文实例: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与扭秤特性研究
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不仅对于揭示引力相互作 用的性质非常关键,而且对于理论物理学、地球物理学、 天文学、宇宙学以及精密测量技术等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 要的意义,因而得到理论和实验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自 Cavendish测出万有引力常数的第一个实验值以来,人们对 此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给出了近300个G的测量结 果。但令人遗憾的是
,作为最早被认识和测量的物理基本常数,与其它基 本常数相比,G的测量精度迄今为止是最差的。这是因为万 有引力相互作用十分微弱且不可屏蔽,而且涉及到质量、 长度和时间等基本量的绝对测量,因此G的精确测量是一 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作,它不仅需要好的物理思想和巧 妙的实验方案,而且也极力追求实验检测技术的极限。因 而作为一个热点和难点,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为各 国科学家所关注。近三十年来,大多数实验者都认为自己 的测G实验达到了 10-4数量级的相对精度,但事实上他们 的测量结果之间的吻合度仅达到10-3数量级。由于G的测 量值之间不吻合,国际基本物理学常数委员会在1 999年调 整基本常数时,将G的推荐值的相对不确定度由CODA TA- 86的128m (lm=)增加到CO DATA-98的15 00m0这也使G成 为此次基本常数更新中唯一不确定度下降的物理学基本常 数。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测G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意 味着存在未被认识的系统误差。人们不禁要问:万有引力 常数G的绝对数值究竟是多大?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选 择了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这一基础研究课题,并希 望能在基本物理学常数中写入中国人自己测出的值。该课 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 项目、国家科委九五攀登预研项目等7项课题资助。围绕 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和精密扭秤特性研究,本文主要 介绍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HUST —99扭秤周期法测G实验。扭秤可以绕着悬丝在 水平面内自由转动,以探测作用于检验质量上水平方向的 待测外力作用。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弱力检测工具,精密 扭秤已被广泛应用于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等弱力的精密测量 以及材料特性研究等诸多研究领域。扭秤周期法测量引力 常数G的原理为:通过比较作为检验质量的扭秤系统在吸 引质量两种不同引力场配置下的周期变化而测得G值。一 根直径25长度为513mm的乍乌丝悬挂两32g的铜球检验质量 构成扭秤,扭秤系统置于真空容器中,自由震荡周期为3484 秒。当两个的圆柱体吸引质量置于一个检验质量两侧时, 其周期增加到4441秒。我们实验的创新之处在于采用了长 周期高Q值扭秤,并使之在一个恒温(日变化小于° C)环 境下工作,从而克服了扭丝滞弹性和热弹性对测G的影响。 我们采用的非对称扭秤可以使得较小的吸引质量产生较大 的待测信号,但是这种设计使扭秤系统易受外界干扰的影 响,同时也会增加扭秤运动的非线性效应,且对扭秤运动 信号的周期拟合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的实验结果的相对 精度达到105 m,该测量结果被国际物理学基本常数委员会 推荐的C0DATA-98值所采用,并被命名为“ITUST-99 ”。
扭秤系统周期拟合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在周期法测量 引力常数G的实验中,扭秤周期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G的测 量精度。扭秤的周期一般从几分钟到小时量级,周期越长, 灵敏度越高。但长周期的基频高精度拟合是一件很困难的 事,用传统的傅氏变换、极值序列拟合和非线性最小二乘 拟合等方法难以满足实验精度的要求。周期法测G实验对扭 秤运动的基频的测量精度要求很高,而对振幅和位相等的 测量精度要求相对较低。根据这一具体要求,本文提出了 对扭秤运动周期的单参量直接基频拟合。单参量直接基频 拟合的基本思想是只给出周期的最佳估计值,而对其他参 量不作任何限制,即采用仅对信号周期敏感的方差作为判 据,利用最小二乘原理给出周期的最可信赖值。理论分析 和数值模拟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克服周期法测G实验中的主 要干扰,即由于非线性效应而寄生的高次谐波振荡;由于 阻尼的存在引起的扭秤运动振幅的衰减;由于扭丝的蠕变 及实验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扭秤静平衡点的漂移等。单参 量直接基频拟合能高精度给出信号的周期,代价是牺牲了 其它参量的测量精度。因为它未对其他参量作任何限制, 换而言之给出了其他参量很大的变化范围,从而有可能高 精度地将周期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这类似于量子力学中 的测不准原理。此外,单参量直接基频拟合与非线性最小 二乘拟合相结合,不仅可以解决余弦函数类非线性拟合的 线性化问题,同时还可以给出振幅和位相等其他参数的最 佳估计值。
精密扭秤特性研究。目前各小组实验测量的G值在其 误差范围内不吻合,这一现象说明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