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家庭未来.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功家长大课堂”家庭教育系列讲座(一);欢迎来到“成功家长大课堂”; 1.为保全面子,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    在公众场合,孩子用哭闹“要挟”父母,父母迫于颜面只好乖乖“就范”,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心理学上,这关系到对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也关系到父母权威的树立。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一方面要打定主意,教育孩子远比面子重要,即使众目睽睽,不该满足的要求决不可轻易松口;另一方面,可以用其他新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和权利。    中国父母虽然疼孩子,但经常把孩子看作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不完全的人”:孩子的房间想进就进,日记抽屉也是公然“检查”。其实,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具有隐私权的公民,受法律保护。如果不想孩子长大后到处吃亏,那么从小就要开始保护孩子包括隐私权在内的各项权益。;  3.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不仅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续,还把他们当成弥补自己人生缺憾的最后机会。父母的这种补偿心理,会让孩子错失成为他们自己的机会。其实,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负责,而不是孩子为父母的理想负责,这才是符合进化论、适应社会发展的。不管在什么职业什么岗位,把自己的分内事做好就是成功,拼儿子并不是真英雄。;  4.成绩代表一切。    当今中国,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不得不靠成绩来竞争。不过,考试不是唯一重要的,它只能考察知识的掌握,不能考察知识的实际运用。所以,在督促孩子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实际能力。;  5.早起就是好,睡觉就是懒惰。    现在未成年人学习任务重,睡眠普遍不足,对身体和智力发展都有影响,可有的父母还担心孩子贪睡。为了追求“闻鸡起舞”而催孩子早起没有问题,但关键是,孩子无法跟古人一样“日落而息”,于是早起就成了疲劳战。;  6.孩子就应该专心读书,不用分心做家务。    做家务不仅能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放松学习中紧张的神经,还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加深亲子关系。;  7.只要学习好,缺乏幽默感和情趣是无所谓的。    学习成绩并不能伴随孩子一辈子,而活泼幽默的性格能让孩子一生好人缘,不管逆境顺境都能快乐生活。;  8.撒娇是不合理要求的借口。 很多父母把孩子的示爱或撒娇看成是“提要求”的信号,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情感内敛的文化使然,另一方面是父母把成人世界的物质化套到了孩子身上。其实,根据心理学的期待效应,多正面看待孩子,他们会回馈给你惊喜。;二,如何正确地“惩罚”孩子的过错; 家长用正确的方式“惩罚”孩子,让他们能够对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是父母惩罚的最终目标,但是很多事实却是恰恰相反,有些家长的直接训斥不但会让孩子的内心受到伤害,还起不到最终改正错误的目的。;一、对于惩罚的认识   1、惩罚给孩子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拒、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   2、孩子在惩罚中会把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不利于孩子发自内心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惩罚作为一种行为是会被孩子效仿的,“以强欺弱”会成为他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4、孩子受到的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他们认为“惩罚”可以抵消他们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5、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二、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及案例参考   1、转移注意力,把孩子对“问题”行为的注意力转移到帮助家长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适合:不太严重或者偶然性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随意拿货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长):“你再乱拿,看你爸爸来了,怎么收拾你!”   正例(家长):“宝贝,你来帮我挑三个最红的苹果吧!”;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影响。   适合:行为的后果比较严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明确态度的问题。   案例:孩子在超市里跑来跑去。   反例(家长):“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   正例(家长):“我不喜欢你这样!小孩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3、表明你的期望。对于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并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适合:问题影响不大,属于主观上非故意的行为。   案例:孩子把从家里带出去的玩具弄丢了。   反例:“你怎么又把玩具弄丢了,以后不许你带玩具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玩具,下次能让它和你一起回家!”;4、提供选择。提供给孩子合理的、且我们能接受的选择,给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强迫感。   适合:行为相对顽固,但有可替代的选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g_29301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