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和小调的区别.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歌与小调都是民歌的表现形式,民歌是我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的一种,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山歌与小调如何区分呢?   山歌产生在野外的劳动、生活之中,其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感情的特点。山歌的主要功能是抒发心中喜悦之情或倾诉郁结在心头的愁闷。在我国一些地区和民族中,山歌常常是“情歌”的另一称谓。山歌的即兴性很强,曲调和歌词常根据需要而变化。   山歌又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   一般山歌是山歌最基本、最典型的种类,集中而单纯地体现了山歌体裁的基本特征,分布甚广。有北方的信天游(如《篮花花》)、山曲和爬山调(如山西河曲的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内蒙爬山调(如《阳婆里把柴嘹哥哥》)、花儿(如河州大令《上去高山望平川》;南方的江浙山歌(如《对鸟》)、闽粤赣客家山歌(如江西的《兴国山歌》)、西南山歌(如南山歌《槐花几时开》)等;田秧山歌在民间一般称作“田秧歌”,主要唱用于插秧、耕田、车水等劳动中。劳动时,为了鼓舞情绪,提高工效,就要唱田秧歌(如《黄山秧歌》、《一根丝线牵过河》)等;放牧山歌是放牧者在田野劳动时吆喝牧畜或逗趣所唱的山歌,主要为农村的少儿所唱(如云南的《放马山歌》)等。   小调又叫“小曲”、“小令”等,多唱用于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它的形式比较规整,表现手法多样,具有曲折、细致的表现特点。小调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演唱对常有丝竹伴奏。   因流传范围广泛,使小调的内容更加深刻,更加典型,音乐形式也更加规范,使用的音乐手法也更加复杂和丰富;小调传唱的社会阶层比较复杂,也给小调的内容和形式带来了复杂性。   小调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调三类。吟唱调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的实际紧密联系,实用性较强的小调,例如儿歌、摇儿歌(摇篮曲)、哭调、吟诵调、叫卖调和风俗仪式中的吟唱调等。其音乐特点是:旋律接近自然语言形态,多以朗诵性为主,拖腔、衬腔少,结构比较简单,完整性、独立性较差(如山东成威儿歌《花蛤蟆》、辽宁新金的《摇篮曲》等)。   谣调传唱者大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文化程度不高,其音乐的地方性比较浓。传统谣调有:长工诉苦歌(如陕北的《揽工调》)、妇女受苦歌(如河北民歌《小白菜》)、情歌(如晋北民歌《满村村就数妹妹好》)、生活歌曲(如河北昌黎民歌《绣灯笼》)、嬉游歌(如辽宁长海的《猜花》)等。   时调是一种流传时间悠久、传唱范围非常广泛的小调。流传广、影响大的时调有:剪靛花调(如河北南皮的《放风筝》)、鲜花调(如江苏的《茉莉花》)、银纽丝调(如河北中部的《探亲家》)、无锡景调(如江苏的《无锡景》)、妈妈娘糊涂调(如辽宁海城区《妈妈娘你好糊涂》)、绣荷包调(如山西的《绣荷包》)、对花调(如陕北的《对花》)、叠断桥调(如安徽六安的《穿心调》)、杨柳青调(如江苏扬州《杨柳青》)等。   山歌、小调两者鲜明的特征在于节奏,山歌音乐节奏自由和悠长,小调音乐节奏规范和均衡。抓住这两者的节奏特征,就可以凭听觉识别该民歌属于哪类体裁了。 一、山歌、小调      【山歌】 本区最为盛行的民间音乐是山歌,山歌旋律高亢,节奏自由,音域较窄,徵调式多于羽调式,其余调式较少见,音阶多为自然五声音阶,主音大都是终结音,且常为全曲的最低音,曲式为上下句的反复或“启承转合”的四句头结构。由于地理环境、习俗和方言的影响,形成3种各具特色的山歌。一是客家山歌,流行于长汀、武平、上杭、永定等县,以曲调绵长、字少腔多为特色。二是龙岩山歌,流行于龙岩及漳平山区。三是连城山歌,流行于连城县及连城、上杭、龙岩三县市的交界区域。龙岩、连城山歌以节奏急促、字多腔少为特色。山歌向无伴奏,歌手自由掌握音调高低和曲调长短缓促。建国后的专业歌手演唱,始以竹笛为主,后又加入手风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伴奏。1984年起,电声乐器也被采用。山歌有单唱、对唱、盘歌,在群众中世代相传,蔚然成风。   【小调】 大多以江、浙、皖的“茉莉花”、“泗州调”、“扬州调”、“凤阳花鼓”、“照九州”、“十月怀胎”、“孟姜女”等曲调为基础,融合闽西山歌的特色,具有地方风格。内容大多是生活习俗和儿歌,婚有“哭嫁歌”,丧有“哭丧歌”,读书有“吟诵调”,卖货有“叫卖调”。在流传过程中,一部分小调被地方戏曲音乐、民间舞蹈所吸收。   苏维埃和抗日战争时期,文艺工作者大量运用旧曲调填新词,歌唱革命,鼓舞斗志。其中较著名的有:1930年12月用孟姜女曲调填写的《夺取漳州的先声》,用闽南锦歌调填写的《梭标缴到盒子枪》,用闽西汉剧串调剪剪花填写的《动员丈夫当红军》,用江苏民歌走娘家填写的《加入儿童团》,用流行歌曲《可怜的秋香》填写的《可怜的白军》,用日本民歌调填写的《工人歌》,用教会歌曲圣经调填写的《保卫根据地战斗曲》和《团结就是力量》,用苏武牧羊调填写的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