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
绪 论
本书所要论述的, 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范畴。
“范畴” 一词, 原为英文Category 的汉译, 它源于希腊文的
Kategoria , 意思是种类、 部属, 汉译者从 《 尚书·洪范》 “ 天乃
锡禹洪范九畴” 一语中取出 “范畴” 二字, 来对译 Category , 洪
范指大法, 九畴意为九类, 所以范畴二字原有种类之义, 的确接
近希腊文之 Kategoria 。 在哲学史上, 亚里斯多德第一个对范畴作
了系统的研究。 他将范畴看作是从不同方面对宏观事物进行分类
归属所得出的基本概念, 从而提出了实体、 数量、 性质、 关系、
地点、 时间、 姿态、 状况、 活动、 遭受共十个范畴。 后来康德又
将范畴理解为知性先天原则或概念, 他构筑了一个范畴体系, 包
括四类十二范畴, 即:
1. 量的范畴: 统一性、 多样性、 全体性;
2. 质的范畴: 实在性、 否定性、 限制性;
3. 关系的范畴: 依附性与存在性、 因果性与依存性、 交互
性;
4. 样式的范畴: 可能性——— 不可能性、 存在性——— 非存在
性、 必然性——— 偶然性。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 范畴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的
思维形式, 是各个知识领域中的基本概念。 我们今天所说的范
畴, 主要是在这个意义上来使用的。
001
经与纬的交结———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范畴论要
励耘文库·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书系
不过, 在西方美学史上, “范畴” 一词还保留了它原来的
意义, 即种属、 类型之义。 审美范畴 (Aesthetic Categories) 往往
用来指审美形态。 具体些说, 审美范畴即是指优美、 崇高、 悲
剧、 喜剧、 丑等美的不同存在形态。 当然, 传统的审美范畴学
和近代所谓审美形态学 (Aesthetic Merphology) 毕竟有所不同。
相对来说, 审美形态学偏重对美的形式进行描述性研究, 更为
关注艺术品的形式特征, 因此称为艺术形态学; 而传统的审美
范畴学却是由对美的基本认识入手来对美的不同存在方式作分
析演绎, 它关注的主要不是诸种审美形态的外在特征, 而是构
成这种审美形态的基本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也就是说, 近代审
美形态学主要为一种形而下的研究, 以经验、 感受的描述为主,
而传统的审美范畴学则是一种形而上的研究, 以抽象的分折、
思辨为主。 正是由于这种侧重点的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