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佛教建筑与名胜 请快速阅读,梳理教材中关于”佛教寺院殿堂”及”供奉对象”两部分内容. 请根据您的阅读笔记复述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天王殿--弥勒菩萨 一般汉地寺院的第一重殿,即为天王殿,天王殿里正中供奉的就是弥勒菩萨。据佛经记载,这位菩萨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去世。直到释迦牟尼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才从兜率天宫下生,至人间成佛,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三次说法,广度众生。 通常我们所见到的弥勒菩萨的造像,是依照五代时期的高僧布袋和尚的形像塑造的。《宋高僧传》中记载布袋和尚为四明人,能“示人凶吉”,有种种神迹。布袋和尚坐逝时,留有“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的偈语,因而被世人视为弥勒菩萨的化身。 弥勒菩萨造像身宽体胖,大耳垂肩,再加上脸上整天笑嘻嘻的,是非常亲切且让人心生欢喜的一个形象。佛像两旁又常能见到这样的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他所代表的意义是你要具备他这样的资格才可以入佛门: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 天王殿-四大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因能护持国土、维护道场安宁而得名,专门守护东胜神州。手捧琵琶是表示中道的意思。 四大部洲:梵文意译,略称“四洲”。佛教认为须弥山四方咸海之中有四洲。即东胜身(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贺)洲,北俱芦洲。 地球上的人类,居住在南瞻部洲,又名“阎浮提”。 天王殿-四大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持剑。剑表智慧。能断烦恼因能使他人增长善根而得名,专门守护南瞻部州。 天王殿-四大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因能用净眼观察裟婆世界而得名,专门守护西牛贺州。一手持珠,一手持龙(或蛇).龙蛇善变,喻意为事相上的瞬息万变;宝珠喻意为万变中的不变,合起来就是示意应当掌握根本,而后“以不变应万变”. “北方多闻天王”:因福德闻名四面八方而得名,专门守护北俱泸州。伞盖是防止污染,在复杂的社会里,保护身心清净,不要被污染。 另外 广目多闻,喻意为要多听多看。 天王殿--韦驮菩萨 韦驮菩萨是佛教护法天神。汉地佛寺中,一般被安置在天王殿中弥勒菩萨像的背后,背对山门,面朝大雄宝殿。 佛经中记载韦驮菩萨是贤劫千佛当中的最后一尊佛。他往劫里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同为转轮圣王的千子之一。千子学佛后各自发愿,当时的韦驮菩萨听了也发愿说:“你们修行成道,弘扬佛法的时候我给你们做护法,护持你们,等你们全部成佛之后,我最后一个成佛。” 相传释迦牟尼佛涅槃后,诸天神和天王商量火化遗体,收取舍利建塔供养之事。当帝释天手持七宝瓶取下佛牙,准备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旁,乘机盗去佛牙舍利。韦驮见状奋起直追,刹时将罗刹鬼抓获,取回舍利,赢得诸天众王赞扬,一致认为他能驱除邪魔,保护正法,因此将他的塑像安放天王殿,面向大雄宝殿。因而礼拜韦驮菩萨,实质上就是学习他敢于护持正义、正法的精神。 四大菩萨--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又叫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妙吉祥。文殊菩萨在佛教中的职责是专司智慧,所以在诸大菩萨中,文殊被冠以“大智”的尊号,又称大智文殊。由于他的智慧第一、辩才第一,所以被推为辅佐释迦牟尼弘扬佛法的上首菩萨,被敬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洞察纷繁世理,善于引导教化,不仅指引着芸芸众生,而且还被喻为三世诸佛成道之母。”传说他在过去世曾身为七佛之师,连释迦牟尼佛也曾得到他的教诲。 文殊菩萨的造像多为头顶五髻,持宝剑,坐莲花宝座,骑一头青狮,表智慧尖锐和威猛。 礼拜文殊师利菩萨,就是要学习他的大智,圆满的智慧。如果能够学习文殊菩萨的智慧和善巧,并且把这种智慧和善巧应用到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必能从善如流,理智行事,从而自利利他,权宜得当,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文殊菩萨道场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诸菩萨住处品》载文殊菩萨道场:“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说:“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大地)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国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中国古称震那(China)国,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亦在印度的东北方,上述二经提到的“清凉山”、“五顶”山,恰好符合五台山五峦巍然、气候清凉的特征。汉明帝时,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等入中土后,以天眼神通观之,即知此山乃文殊菩萨道场。历代以来,有关文殊菩萨道场在五台山显灵应迹的传说及其它神异事件极多。 五台山因了文殊菩萨道场的缘由,受到了僧俗信众的信仰、历代帝王的崇建以及王公武将文臣的护持,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成为汉、藏、满、蒙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