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生王万青事迹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医生王万青事迹材料 优秀医生王万青事迹材料 在从东海之滨的大上海,到西部玛曲大草原,当年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任岁月雕刻成了沧桑的西北老汉mdash;mdash;王万青默默扎根草原42年,为当地藏族群众看病送药,与藏族同胞结下深情厚谊,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作“好曼巴”(曼巴,藏语“医生”之意)。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当时毕业后填报志愿,我没写具体地方,只写了两行字mdash;mdash;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42年后,王万青对自己年轻时的抉择依旧无怨无悔。 1968年,24岁的王万青在上海医科大学完成6年学业后,被分配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工作。拿到了派遣证,他还不知道甘南在哪里。“从兰州到甘南一路大雪,汽车开了两天才到合作镇。”王万青回忆说,当时怎么也没有料到,甘南的天气会如此寒冷,上海人穿的棉衣到这就毫无作用了,“一路上冷得实在不行了,就跳一跳,搓搓手。” 在许多人眼里,草原上有蓝天白云,有牛羊成群,甚至还有美丽的姑娘,是个“罗曼蒂克”的地方。 然而,只有亲历者才知道甘南草原的另一面:高寒,缺氧,还有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的饮食习惯和居住条件。 到达合作镇参加劳动一段时期后,领导见王万青不适应牧区生活,打算派他到甘南条件最好的迭部农区工作。不料,王万青却不同意:“我说了要报效祖国,就得拿出实际行动来,要看做得怎么样。”他主动要求到艰苦的地方去为群众服务。最后,数番辗转,王万青来到玛曲县阿万仓乡。 “牧民对我就像亲人一样。” 在阿万仓乡,许多人并不知道王万青这个名字,但只要说到大脚“曼巴”,牧民们就会纷纷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他是个好“曼巴”。 阿万仓乡距离玛曲县城50多公里,绝大多数居民是藏族牧民。王万青刚去的时候,这里还没有通公路,只有一片茫茫草原,通行靠骑马或徒步。到达乡中心卫生院,眼前的情景让王万青大吃一惊:两间破旧的土坯房,最贵的医疗设备是血压计,药品奇缺,得用牦牛到县城去驮。 语言不通成为诊疗的巨大障碍。王万青只好在本子上把一些看病时常问的话用汉语音译成藏语,然后背下来,连说带比划,试着与前来看病的牧民交流。不到半个月,笨办法奏效,王万青能独立看病了。 “那时候,很多病在大医院可治好,但在草原上可能就是死路一条。我们只能尽力而为。”王万青说。 牧民加白回忆,1973年,他的舅舅阑尾炎发作被送到阿万仓卫生院。“当时我们不懂什么叫阑尾炎,只知道是肚子疼。听大脚“曼巴”说要动手术,都吓坏了。” 经耐心解释劝说,王万青成功为病人做了手术。 “这可是阿万仓历史上第一例阑尾手术!”加白说。 这次成功的手术,让牧民们记住了这个穿45码鞋的大脚“曼巴”。 直至1990年被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整整20年间,王万青的足迹遍布阿万仓草原的每一个角落。他多次在牧民帐篷中救死扶伤:在牛粪堆上为大出血休克的产妇实施胎盘剥离术,在夏窝子(夏季放牧点)抢救患肺炎心衰的新生儿,为病人做肛瘘手术,从死神手里夺回患急性高原肺水肿牧民的生命王万青戏称自己是全科大夫,“什么病都得看啊!” “不管走到哪,都有藏族同胞给我驱赶狗群,热情拉我到帐篷里喝酥油茶、吃羊肉,晚上怕我冻着,还给我盖上厚厚的牛羊皮牧民对我就像亲人一样。”王万青动情地说。 “草原就是我的家!” 2003年,王万青退休了,但他依然积极乐观,爱说爱笑,时而表现出孩子般的俏皮。 当年,王万青娶了自己的“学生”、藏族女护士凯嫪为妻,在草原上安了家。 如今,老两口就住在玛曲县医院后面,小院里有一个很小的花园,种着些不知名的花草。走进屋里,一大间房子辟为客厅、书房、卧室,中间都只隔一门帘。书房里挂满了画和照片,大部分内容是草原、白云、牦牛、藏族妇女、孩子。王万青指着一张照片说,上面的美丽藏族女子就是自己的妻子凯嫪,两个孩子是自己的儿子。说着,老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如今,王万青的两个儿子继承父志,先后来到父亲倾注了十几年心血的玛曲县人民医院工作。他唯一的女儿其美则嫁给了阿万仓一位牧民,留在了草原上。 早在1988年,王万青就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母校也没忘记他,2009年12月21日,校领导亲自为他颁发了“校长奖”。 面对荣誉,王万青淡然一笑,“我觉得一个医生治好病人是理所应当的,没必要夸奖我、感谢我。” 当年跟王万青同来甘南的4名同学,后来都陆续回了上海。留下来的,只有他一个。王万青有好几次机会可以回到老家上海,他都放弃了。 “其实我一直想念上海!前些年还觉得没回去有些遗憾,如今想通了,草原就是我的家。我要一直留

文档评论(0)

爱立信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