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37 卷第 16 期 生 态 学 报 Vol.37,No.16
2017年8月 ACTA ECOLOGICA SINICA Aug.,2017
DOI:10.5846/ stxb201605220981
刘菁华,李伟峰,周伟奇,韩立建,钱雨果,郑晓欣.京津冀城市群景观格局变化机制与预测.生态学报,2017,37(16):5324⁃5333.
Liu J H,Li W F,ZhouWQ,HanLJ,QianY G,ZhengXX.Simulationandpredictionof changesinthelandscapepatternsofthe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 and their driving mechanisms.Acta Ecologica Sinica,2017,37(16):5324⁃5333.
京津冀城市群景观格局变化机制与预测
1,2 1,∗ 1 1 1 1 n
刘菁华 ,李伟峰 ,周伟奇 ,韩立建 ,钱雨果 ,郑晓欣
1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5 c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a.
摘要:“城市群”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对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其聚集连片的快速扩张模式对资源环境
c
的压力持续增加,已经成为制约未来可持续的瓶颈。 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但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的京津冀城市群为
i
例,基于CLUE⁃S模型,模拟分析了1990—2010年京津冀城市群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并预测了未来景观格局的
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1)1990—2010年京津冀城市群景观格局变化显著。 其中,人工表面持续增加,耕地明显下降,林地和草
g
地格局的变化也存在明显的时序差异;(2)京津冀城市群景观格局的变化主要受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综合影响,且不同景观
类型之间的驱动机制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林地更易在地势较高、坡度较大的西部地区分布,而河流、人工表面等更易在平坦低
o
l
洼的区域分布;此外,不同景观类型变化的驱动机制存在显著的时序差异,例如,人工表面受地形的影响程度逐步降低,呈现更
加离散的分布,且其分布特征由较早时期的向市中心集聚分布发展为逐渐远离市中心并向铁路、高速路周边集聚的趋势;(3)
o
经检验,CLUE⁃S模型能够较好地动态模拟京津冀城市群的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特征,模型的Kappa指数达0.84。 模拟预测结
果显示,未来(2020年)景观格局演变的显著特征是人工表面将持续增加,耕地将继续显著减少。 北京、天津、唐山和石家庄等
c
核心城市的景观格局变化将最为显著。 e
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CLUE⁃S模型;景观格局;驱动机制 .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changes in the land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多尺度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以宁波市为例.pdf
- 高山带雪斑对牛皮杜鹃群落生产力的影响.pdf
- 藏北地区生态与环境敏感性评价.pdf
- 城市化对空气污染人群暴露贡献的定量方法研究.pdf
- 1982-2012年中亚地区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相关分析.pdf
-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遥感研究.pdf
- 锡林郭勒盟煤电基地大气环境容量分析及预测.pdf
- 用组合模型综合比较的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朱鹮潜在生境的影响.pdf
- 泛长三角地区碳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pdf
- 酸枣根系结构可塑性对自然梯度干旱生境的适应机制.pdf
- 近40年东北地区陆栖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及其生境变化评估.pdf
- 北京地区热力景观格局及典型城市景观的热环境效应.pdf
- 城市住区形态时空模拟——以厦门岛为例.pdf
- 内蒙古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防风固沙功能的影响.pdf
- 喀斯特区天峨槭(Acer wangchii)树干液流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pdf
- 基于水生态健康维护的空间开发管制分区研究——以巢湖环湖地区为例.pdf
- 近30年来京津冀地区湿地景观变化及其驱动因素.pdf
- 街道峡谷绿化带设置对空气流场及污染分布的影响模拟研究.pdf
- 中国东部草原植被绿度时空变化分析及其对煤电基地建设的响应.pdf
- 植被年际变化对蒸散发影响的模拟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