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及安全基础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急救援及安全基础知识 329国道舟山段改建工程(白泉至勾山段)第1标段项目部 一般事故的处置原则 火灾 报警早,损失小 边报警,边扑救 先控制,后灭火 先救人,后救物 防中毒,防窒息 听指挥,莫惊慌 泄漏 报警早,损失小 边报警,边堵漏 边疏散,边控制 先救人,后救物 防中毒,防火灾 听指挥,莫惊慌 应急处置程序 1、报警 2、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3、警戒、疏散 4、向上级报告 5、确定事故情况、进行事故处置 6、现场救护 7、现场监测 8、紧急抢修 9、警报解除,人员返回,事故处理。 报警方式 白天应向安全保卫处、公司消防队和119同时报警;晚上应向公司消防队和值大班人员和119报警,值大班人员接到报警后迅速通知安全保卫处和公司主要领导,并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并切断气源。 报警方法 1、事故时间、地点及单位; 2、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 3、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 4、危险程度及有无人员伤亡; 5、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若是拨打119还要派人到消防车可能经过的路口进行接应,以防消防车错过。应急疏散 警戒疏散方法 (1)在事故现场周围50米内设立警戒线,除抢险人员外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在事故现场周围60米设立警戒线,除抢险指挥人员和其它与抢险有关的人员外,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如果事故涉及面积较大,则下风向的主干道则应禁止行人通行。 氯气少量泄漏紧急隔离30米,下风向白天疏散300米,夜晚疏散1.1km。大量泄漏紧急隔离275米,下风向白天疏散2.7千米,夜晚疏散6.8千米 氨少量泄漏紧急隔离30米,下风向白天疏散200米,夜晚疏散200米。大量泄漏紧急隔离60米,下风向白天疏散500米,夜晚疏散1.1千米 (3)发生事故后,车间组织当班人员迅速撤离现场(毒物泄漏时要戴防毒面具)。撤离后,以点名册为准清点人数,确保人员全部撤出,并向指挥部报告当班人数,撤出人数,未撤出人数。有残疾人的车间应定好互助组,以确保人员全部撤出 (4)抢险人员进入现场要向指挥部报告,撤离现场后再次向指挥部报告。 (5)事故现场产生毒气,,应立即通知下风向人员和附近人员紧急撤离至侧上风向。并对人数进行清点后,向指挥部报告。 火场逃生 ⑴身上着火,地上打滚,.不能跑. ⑵用毛巾.手帕捂鼻护嘴. ⑶用湿棉被.毛毯遮盖身体. ⑷无路可逃,寻找避难处: ⑸高层楼房可以采用绳索,顺雨水管,雨棚等. ⑹被迫跳楼:高层楼向地面抛下厚的棉被.沙发垫子等物增加缓冲, ⑺求救呼救:呼叫,敲打金属物件,夜间可以用手电筒. 事故处置注意事项 灭火人员不应单独灭火;? 出口应始终保持清洁和畅通; 要选择正确的灭火剂; 灭火时还应考虑人员的安全。 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如果泄漏物化学品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扑灭任何明火及任何其它形式的热源和火源; 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水炮掩护。 应从上风、上坡处接近现场,严禁盲目进入。 抢险救援方式、方法 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1)应急救援人员应穿戴好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战斗服或防化服,并佩戴专用手套。 (2)抢险时,抢险人员应至少两人一组,后备人员及时替换抢险。 (3)抢险人员应与指挥部随时保持联络。 应急器材的使用 每一个人应会正确使用灭火器、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氯气捕消器等应急器材。 手提式灭火器使用方法:1、拔出保险销 2、一手握住喷嘴一手握住阀门压把。 3、置灭火器于身体的侧位,喷嘴对准火焰根部,用虎口用力压下压把,左右扫射,直至将火扑灭。 推车式灭火器使用方法:先将灭火器罐上的阀门打开,持喷枪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即可。 注意:推车式灭火器在停止灭火时应先关闭灭火器罐上的阀门,再关喷枪(嘴)。防止压力过大造成罐体和胶管爆裂。 氯气捕消器使用方法 1、拔去保险销,用力按下开关手柄,站在上风向对准泄漏点顺风向喷射。 2、使用时佩戴有效防毒面具(室内戴空气呼吸器) 3、一次性未使用完全,及时松开手柄,补充氮气以后备用。 (我公司主要为手提式捕消器。使用方法同灭火器类似) 异常情况下 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1)抢险人员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等气量不足时立即撤离,并报告指挥部。 (2)事故现场或建筑物、设备等发出异响,发光或变动时必须迅速撤离。 (3)钢架结构燃烧15分钟以上,必须撤离。 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1)切断着火源,或控制明火。 (2)转移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对于不能转移的易燃易爆物品要实施降温、隔离等措施。 (3)拆除毗连的易燃建筑物,或进行降温。 事故可能扩大的应急措施 (1)向上级和友邻单位请求援助。 (2)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紧急警戒疏散。 事故现场急救的注意事项 进行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