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亲是康熙时期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自幼修文习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进士。初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长年追随康熙左右。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仅三十岁。王国维曾评价纳兰性德的词坛成就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身世:血统,姓名父母 人物生平 纳兰经历的三次爱情悲剧 宫中的表妹 在纳兰容若二十岁时,初识情爱的滋味,却也立即陷入痛苦。他和青梅竹马的表妹惠儿彼此相爱。但在富贵已极的阶层,爱情反而是最不堪一击的。表妹被父亲安排入宫,做了皇帝的妃子,他以为自己一生的爱都被这个女子带走了然后,他同样无法逃脱父亲的安排,终于由皇上赐婚,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蕊为妻。 结发的妻子 正因为是迫于父亲的安排,所以在成婚之前,容若心中便对妻子卢氏有了芥蒂,在婚后对她十分冷淡。然而纳兰在与妻子的逐步相处中渐渐爱上了她,写下了一些纳兰词中的相思词作。 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 总是别时情,那得分明语。判得最长宵,数尽厌厌雨。 本就冷落的许久,相恋后又相聚日短、相思时多,却还遭天妒多情,纳兰与卢氏的姻缘只有三年。 卢氏为纳兰生了一个儿子,却因产后受寒而死。 卢氏走后,纳兰容若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往后的人生就只剩下了自责与对卢氏的思念和哀悼。容若最痛悔的就是曾经对卢氏的冷淡,痛心疾首,悔不当初。 江南的沈宛 人物成就 文学成就 书法成就 《画堂春》 《金缕曲·赠梁汾》 人物评价 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绪论 一、清代文学的范围 清王朝从1644年定都北京至1911年辛亥革命,共有国267年。不过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 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 清前期(1644—1735)清入关——雍正末,包括顺治、康熙、雍正几朝 清中叶(1736—1839)乾隆初——道光19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 二、清代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1、清初反浮求实学风、经世致用思想,促进了文学社会功用的强调,使创作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关注国运民生。像遗民诗歌忧时伤世,“学人之文”论史求实,戏曲作品趋于雅正等。 2、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乾嘉汉学之风日盛,给清中叶文学带来明显消极影响,出现严重滞化现象。如桐城派古文成为正宗, “肌理派”诗歌一时兴盛,历史小说重史轻文,“才学小说”炫学逞能,文学离其本质越来越远。 3、清中叶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的人文思潮,使袁枚“性灵说”诗论、诗作的构建,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解放、精神叛逆特色。而《儒林外史》、《红楼梦》中杜少卿、贾宝玉等新人形象,则是人文意识觉醒的生动标志。 三、清代文学发展概况 1、众体皆备,集历代文学之大成 清代文学繁富、驳杂,蔚为大观: 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依然兴盛; 已呈弱势的诗、古文,已经衰落的词、骈文重新振兴; 各类文体均有传世佳作。 2、古典形态的诗、词、骈文再度辉煌 ①清诗 前期遗民诗人忧时伤世,关注国运民生,高扬抗清复明,多以史诗般的内容和坚贞崇高节操而称重当时、影响后世。 诗坛大家在诗艺方面多所开创:吴伟业 “梅村体”,王士祯 “神韵派”。 ②清词 明清鼎革之际,变俗为雅,成为文人写心工具。“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领袖朱彝尊,独树一帜的纳兰性德,或尊苏、辛,或宗姜、张,或学南唐二主,各领风骚,在清初词坛号称“三大家”。 ③清代骈文 清初文人揭骈文复兴序幕,至乾嘉几与桐城古文抗衡,与当时政治思想专制、文化学术复古、汉学之风兴盛有关。 骈文作家多是渊博学者,《哀盐船文》的作者汪中,为骈文力争正统地位的阮元等。 3、新兴的小说、戏曲空前飞跃,成就巨大 ①清代戏曲 明显雅化:传奇、杂剧均趋向文人化、案头化。 著名文人吴伟业等寄托心曲的剧作,多以抒情性冲淡戏剧性,脱离舞台演出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