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T730一94
光端机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本标准是为测试GB/T139970048kbit/s,8448kbit/s,34368kbit/s,139264kbit/s光端机技
术要求》中规定的电接口和光接口指标而制定的。
1 主且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光端机电接口和光接口指标的测试方法。包括电接口允许比特率容差、输入抖动容
限、无输入抖动时的最大输出抖动、抖动转移特性、反射衰减、输出口波形、输入口抗干扰性能和过压保
护性能的测试方法,以及平均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和动态范围、平均误比特率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2048kbit/s,8448kbit/s,34368kbit/s,139264kbit/s光端机电接口和光接口指
标的测试。
2 弓f用标准
GB/T13997 2048kbit/s,8448kbit/s,34368kbit/s,139264kbit/、光端机技术要求
3 测试条件
3.1 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5^400C,
相对湿度:90%(35C)o
3.2 供电电压
DC一57~一40Vo
3.3 测试信号
当被测光端机的速率为2048kbit/、和8448kbit/s时,测试信号为2-1级HDB,伪随机码序列;
速率为34368kbit/s时,测试信号为2z-1级HDB,伪随机码序列;速率为139264kbit/s时,测试信号
为2-1级CMI伪随机码序列。
3.4 测试点
各项指标的测试点应符合GB/T13997的规定。
4 使用仪表
测试用的仪表均应通过国家二级计量单位校准。
4.1误码测试仪
误码测试仪的信号发生器应能产生本标准3.3节规定的测试信号,其误码检测器应能检测并显示
误比特率和累记误码数。误码测试仪本身应工作稳定可靠,自检无误码。
4.2 数字传输分析仪
数字传输分析仪的信号发生器应在抖动调制振荡器的控制下,产生受正弦调制的2-1HDB。和
2-1HDB。或CMI伪随机码序列,并具有抖动检测和显示的功能。其信号接收器应具有误码检测、显示
和抖动检测、显示的功能。信号发生器和信号接收器自检应无误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94一07一20批准 1995一01-01实施
YD/T730一94
4.3 光衰减器
应避免使用插入衰减过大的光衰减器。
4.4 光可变衰减器
光可变衰减器的光衰减量连续可调。其插入衰减应尽量小,以免影响测试的正常进行。
4.5 抖动调制振荡器
抖动调制振荡器的输出为频率在10^-3500kH:范围内可调、幅度可变的正弦调制信号。
46 电平表
电平表的选频测试频率应能覆盖规定的测试频率范围,阻抗为750.
4.7 R损测试仪和75a反射桥
回损测试仪和750反射桥的输人、输出阻抗为75dlo
4B 频率综合器和振荡器
频率综合器和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应覆盖规定的测试频率范围。
4.9 示波器
测试2Mbit/s和8Mbit/s光端机时,示波器的3dB带宽可用100MHz,测试34Mbit/s光端机
时,可用350MHz,测试140Mbit/s光端机时,应用500MHz,
4.10 光功率计
光功率计应能测量平均光功率值。
5 电接口允许比特率容愁测试
5.1测试目的
本项测试的目的是检查光端机承受输入信号比特率容差的能力。当光端机电接口输入信号的比特
率在GB/T13997规定的容差范围内变化,且连接电缆的衰减恃性符合GB/T13997的规定时,光端机
应不产生误码。
5.2 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见图10
被侧光端机
图1 电接口容许比特率容差测试框图
5.3 Nil试步骤
a . 将测试仪表和被测光端机按图1连接
b . 按照本标准3.3节的规定设置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
YD/T 730一94
c. 改变信号发生器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YDN140-2006-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要求》.pdf
- 《YDN142-2008-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测试方法》.pdf
- 《YDT 1003-1999- 卫星通信VSAT地球站电磁干扰的测量方法》.pdf
- 《YD-T 1149-2001-IP网络技术要求-计费》.pdf
- 《YDT16 40-2007-不同运营商软交换和数字集群网之间的互通技术要求》.pdf
- 《YDT16 41-2007-互联网业务服务质量技术要求》.pdf
- 《YDT16 42-2007-互联网业务服务质量测试方法》.pdf
- 《YD-T16 44.1-2007手持和身体佩戴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对人体的电磁照射-人体模型、仪器和规程第1部分:靠近耳边使用的手持式无线通信设备的SAR评估规程(频率范围300MHz-3-GHz)》.pdf
- 《YD-T16 45-2007-基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即按即说业务(PoC)总体技术要求》.pdf
- 《YD-T16 46-2007-基于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即按即说业务(PoC)终端技术要求》.pdf
- 《YDT731-2002-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pdf
- 《YDT732-1994-通信用直流-直流变换器检验方法》.pdf
- 《YDT733-1994-通信用直流-直流模块电源》.pdf
- 《YDT735-1994-电话机电磁兼容限值和测试方法》.pdf
- 《YDT740-1995-通信电缆分线盒》.pdf
- 《YDT748-1995-PDH数字通道差错性能的维护限值》.pdf
- 《YDT752-1995-公用电话网局用模拟程控电话交换设备进网检测方法》.pdf
- 《YDT754-1995-通信机房静电防护通则》.pdf
- 《YDT760-1995-市内通信电缆用聚烯烃绝缘料》.pdf
- 《YDT762-1995-程控模拟电话调度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