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PCM 基 群 信 令 接 口 设 备 YD 610一 93
技 术 要 求 和 测 试 方 法
本标准参照采用CCITT建议G.703,G.732,Q.4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PCM基群信令接口设备的设备分类,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随路信令方式的基群信令接口设备和带信令接口的PCM基群复用设备。
弓1用标准
GB3376 电话自动交换网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方式
GB3378 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方式
GB3379 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直流信号方式
GB3971.2 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中继数字型线路信号方式
GB5442 电话自动交换网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GB5444 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Gbit/s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技术要求
Gbit/s30路脉码调制复用设备测试方法
GB7431纵横制市内自动电话交换局传输特性指标及其测试方法
GB7611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
YD335 长途交换局间数字型线路信号
YD336 人工长途电话局至市话局局间中继数字型线路信号
设备分类
PCM基群信令接口设备,依其信令转换方式分为以下各类设备:
3.1 直流信号标志(DC)与数字型线路信号(DL)相互转换的信令接口设备。
3.2带内单频脉冲线路信号与数字型线路信号相互转换的信令接口设备,包括模拟2600(A2600)和
数字2600(D2600)与数字型线路信号(DI)相互转换的信令接口设备。
3.3 E.M线路信号与数字型线路信号(DL)相互转换的信令接口设备。
3.4 用户线路直流信号标志与数字型线路信号相互转换的信令接口设备。
4 技术要求
4 . 1 直流信号标志与数字型线路信号相互转换的信令接口设备技术要求
4 1 1信令通路数:30
4 1 2 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5-+40C;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93一01一18批准 1993一07一01实施
YD 610一93
相对湿度:(850o(十250C);
大气压力:70^-106kPa;
供电电源电压:-56一一“V,-40一一57V,
4.1.3 设备数字侧技术要求
信号编码格式
符合GB3971.2中第1.1条的要求。
信号编码含意
符合GB3971.2中第 1.2条要求。
当设备用于人工长途电话局至市话局局间中继时,cb码的基本含意如下:
cb 表示被叫到达,或其他状态的后向信号;
cb=。表示被叫到达;
cb二1表示其他状态。
信号编码转换的要求
.1 信号编码转换的识别时间
在信号信道上,信号编码由“。”到 “1”或由“1..到0“”转换的识别时间一般为20士10ms,号盘脉冲信
号编码转换的识别时间为10士3ms,
.2 信号状态编码的改变
下述情况之一可识别为信号状态编码的改变:
a. 在识别信号状态编码期间,只检测到一位信号编码的转换,未检测到其余信号编码的转换;
b. 在信号状态编码识别期间,当检测到第一位信号编码转换时,又检测到第二位信号编码的转
换,在此情况下只有当几位信号编码(前向af,bf,cf,后向ab,bb和cb)的识别时间结束时,才能识别为
信一号状态编码的改变。
.3 发送信号时间容限
在同一传输方向上,两位信号编码同时转换的时间差,不得超过2ms,
64kbit/s接口要求
符合GB6879中第3.17条的要求,采用同向型接口。
4.1.4 设备模拟侧技术要求
信令转换器介入衰减
在 1000H:时,信令转换器介入衰减簇。.5dB,
本 4.2 直流信号标志参数
为保证模拟交换机可靠的工作,信令接口设备采用一60V电源时,其直流信号标志,应满足以下要
求
本 4.2.1 Pcm信令转换器与模拟交换机间直流电阻:
a线电阻(9000, b线电阻 《900a, c线电阻(7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YD%201363.3-2005%20-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第3部分:前端智能设备协议》.pdf
- 《YD-T1016-1999-接入网用PDH光端机技术条件》.pdf
- 《YD-T1026-2001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接口技术要求:移动交换中心与基站子系统间接口》.pdf
- 《YD-T1031-1999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应用部分技术要求》.pdf
- 《YD-T1038-2000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应用部分技术》.pdf
- 《YD-T1051-200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pdf
- 《YD-T1058-2007-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pdf
- 《YD-T1080-2000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名词术语》.pdf
- 《YD-T1098-2001-路由器测试-低端路由器》.pdf
- 《YD146 4-2006--I光纤收发器测试方法》.pdf
- 《YD734-1994-光缆数字传输监控系统技术》.pdf
- 《YD772-95-集团电话进网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pdf
- 《YD814.2-2005-光缆接头盒第二部分: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光缆接头盒》.pdf
- 《YD814.3-2005-光缆接头盒第三部分浅海光缆接头盒》.pdf
- 《YD1028-1999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_移动台部分》.pdf
- 《YD1032-2000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第一部分:移动台及其辅助设备》.pdf
- 《YD1059-2004-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技术条件》.pdf
- 《YD1142-2005-IP电话网守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pdf
- 《YD1169.1-2001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一部分:移动台及其辅助设备.pdf》.pdf
- 《YD1169.2-2001800mHz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