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革新桥遗址出土的石拍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革新桥遗址出土的石拍研究

广西革新桥遗址出土的石拍研究   摘 要:革新桥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遗址。XX年10月至XX年1月发掘,出土数以万计的石制品,还发现两座墓葬。年代为距今6000-5500年前。本文对该遗址中出土的一件石拍进行观察,并就其制作工艺及功能和用途进行探讨。   关键词:革新桥; 石拍; 新石器时代   一、 前 言   革新桥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台地遗址,其位于广西百色市百色镇东笋村百林屯东南面约300米,东距百色市约11公里。XX年10月至XX月1月,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为1600平方米。发现一处大型石器制造场和两座古墓葬;出土数以万计的石制品,此外还有少量陶器碎片和较多的动植物遗存。石器类型有砍砸器、刮削器、切割器、研磨器、石斧、石锛、石凿、石锤、石砧、砺石、石黄等,此外还出土一件石拍。文化堆积分为两期,第一期年代为距今6000年,第二期距今5500年①。   石拍就是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扁平拍打面的石质工具。在环珠江口地区和越南北部均有较多的发现,但在广西地区此类工具发现不多,考古发掘出土的更少。革新桥遗址发现的石拍虽然只有一件,且不完整,但是正式发掘出土的,而且年代较早,属于第二期文化遗存,年代为距今5500年,因此对其进行观察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广西地区石拍的特点,而且在探讨石拍的起源和传播方面也不无意义。   二、 石拍的特征与制作   1. 形态特征   此次出土的石拍是一件残品,发现于第三文化层,编号为XXBBGT102③:4。出土时已不完整,且断裂为两半。石拍高为9、残宽、厚厘米,重380克。原料为褐色细砂岩。器身形状为方形,上端略窄,下端略宽。拍面为长方形,横槽7条,槽间距最宽、最窄3 毫米;竖槽残留11条,槽间距最宽、最窄毫米。沟槽深约1毫米。横竖槽大致垂直相交。沟槽横截面呈V字形。拍面有明显的磨蚀痕迹,应为经过较长时间使用的结果。器身的腰部两面均有一条弧形凹槽,作装柄之用。柄槽靠拍面一侧的弧度较大,与器身交接处可看出明显的界线;而另一侧的弧面较缓,与器身平滑连接。柄槽最宽处约2厘米、深厘米;槽面大部分光滑,明显是使用时柄与石拍相互磨擦所致。器身完好的一侧经过磨光,有一个平整的磨面,与柄槽对应的部位没有内凹,也看不到柄与石拍磨擦的痕迹,可能是靠近把手的一侧;靠拍面的一端有两个明显的崩疤,较大崩疤长、宽、深 厘米;崩疤由拍面受力崩裂而成。另一侧为破裂面,破裂面较平,只是靠顶端破裂面往内收,且破裂面的末端有一个3毫米的折断面,表明是由拍面向顶端破裂的。器身的一面上部靠完好的一侧有一个大的片疤面,打击点在器身的上端,片疤沿岩石结构面破裂,到接近柄槽部位折断,形成一个很深的断裂面;片疤略呈扇形,长宽均为4厘米左右。顶端平整,未经过明显磨制。器身两面均有许多琢打的疤痕,疤痕多为绿豆大小,深约1毫米。尽管柄槽大多为光滑的磨面,但不少地方仍保留有琢疤。但靠拍面一端的两面均经过磨光,形成光滑的磨面,显然是为了拍面的平整而加以磨制的。从柄槽向侧边倾斜的弧度及靠拍面的器身两侧的磨制特征看,石拍大约缺失四分之一。   2. 制作方法   从上面的观察看,革新桥遗址出土石拍的制作大致经过选材、打坯、开柄槽、制拍面四个阶段。其制作工艺可能包括剥片、凿挖、琢打、切割、磨制等方面。   石拍原料的选择应是比较讲究的。从硬度上看,岩石不能太硬,硬度过大则难以切割出拍面的沟槽;太软容易损坏,不经用。从质地上看,石质细腻未必好,在拍打时功效不一定高;岩石颗粒太粗,石拍不耐用,在拍打树皮时容易损坏纤维。革新桥遗址周围岩石种类很多,有砾石也有岩块,岩性有石英、石英岩、砂岩、辉绿岩、页岩、板岩、硅质岩等,砂岩又有粗砂、中砂、粉砂等不同质地的,这些不同岩性、不同质地的石材,在遗址出土的石制品中都有所反映。革新桥遗址出土石拍所用的细砂岩,应是诸多岩石中最合适的原料。可见,石拍的原料明显反映出石拍制作者在选料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选好石料后,便开始第一阶段的制作工作――打坯。石拍原料的形态可能是砾石或岩块。但不管属于哪种形态,其制作必须先经过剥片,打制出初坯,这一阶段的制作和打击石器的制作基本一样,可能使用锤击法打击,再施以琢击法进行修整。打制出坯体后,下一步可能是制作柄槽。柄槽的制作可能是利用比石拍更坚硬的工具凿出凹槽,这种凿挖技术在遗址出土的其他工具的制作中也有应用,例如在凹刃石凿的半成品以及穿孔石器的孔壁中都可以看到凿挖的痕迹。但石拍的柄槽因经过磨制,有的部位甚至在使用时石拍与把柄的反复磨擦而变得光滑,因此已看不到凿挖的痕迹。拍面的制作应是最后的阶段。制作拍面时可能先将拍面磨平,再用比石拍更坚硬的工具切割出沟槽。从沟槽间距不一的情况看,在切割前可能未经过划样,而是直接切割而成。每条槽都是相向切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