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美学 邓乔彬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唐宋词 的审美对象 “文律运周 ,日新其业” (刘勰 《文心雕龙 通 变 》 ),惟 有 新变 ,才能代雄 ,故焦循 《易余籥录》持 “代有所胜 ”观点, 王国维更标举 “一代之文学”。王 氏在 《宋元戏 曲史 自序》中 说 :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 ,汉之赋 ,六代之骈语 , 唐之诗 ,宋之词 ,元之 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 焉者也 。” 唐 、五代 、两宋词之能够在古代诗苑 中焕发 出独特光彩 , 不仅在于诸如反映世情风俗 、时势变化 的史学价值 ,也不仅在 于窥见情感世界 、心灵历史的 “人学 ”价值 ,还在于其独到的 美学价值 。 探析 、评判唐宋词美学价值 ,首先要作一番 “定位 ”,要 在 比较之 中逐一地确定其独具个性 的美学特征 。本章先论其审 美对象 。 曲尽人情  动摇人心 内倾型的心绪文学 要将 唐宋 词作“内倾 型 ”、 “心 绪 文 学 ”的定 位 ,当接 过 王 第 2 页 国维 “一代之文学 ”的话题 ,对唐宋词 以前的韵文创作作一番 扫 描 。 在最古老 的诗歌 结集 《诗经 》之前 , 曾有过 原始歌谣 阶 段 。除 “举重劝力之歌 ” (见 《淮南子 道应》)外,较多的是 有着原始宗教色彩之作 ,其 中包括 自然神崇拜的媚神歌舞 ,和 祖先崇拜 的敬祖歌舞 。当然 ,庆祝农牧丰收 ,歌颂战争胜利 , 对异性 的诱惑 ,也是原始歌谣 的创作动 因和主要 内容 。总之 , 它们都与原始 的生命意识相关 ,即求得生存和延续生命 。在 氏 族社会与 自然斗争 、与野兽斗争 、与对立部落斗争的生活 中, 原始歌谣当然具有群众性 ,表现为集体的参与 。 产生于黄河流域为主 的中原地带、创作在西周初年到春秋 中叶、结集为 篇 的 《诗经 》,是我 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 经》全面地反映了周 民的生活 ,表达 了他们 的情感 ,倘用最简 洁的语言作一概括 ,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 。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 ” (后汉何休 《春秋公羊传 宣公十五年解诂》)差 可当之 。饥者 、劳者之歌 ,征人 、思妇之唱,固然表现 了 “有 所怨恨 “君 子 作 歌 ,维 以告 哀 ”(《小雅 四月》 ),上层人士 的作 品也是这一精神 。直到东汉班 固,仍在 《汉书 食货志》 中写道 : “冬 ,民既入 ,妇人 同巷 ,相从夜绩,……男女有不 得其所者 ,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 。”由于周人直至汉人 ,都 取 “相从而歌 “相与歌咏’的形式,故班固据 以为诗、歌分 别定义,并 由采诗言及诗歌的功能: “《书》曰: ‘诗言志,歌 咏言 。’故哀乐之心感 ,而歌咏之声发 。诵其言谓之诗 ,咏其 声谓之歌 。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 以观风俗 ,知得失 ,自考 正 也 。”( 《汉 书 艺文志》)汉儒所作 的 《毛诗序》,对 《诗经》 的政教意义更作 了全面推衍 诚然 , 《诗经 》的主体是抒情诗 ,但其歌食歌事 的内容 第 3 页 群歌互答 的咏唱方式 ,使之产生 了由 “内”而 “外 ”的功用 。 孔 颖 达 《毛 诗 正 义 》针 对 郑 玄 《诗 谱 序 》 的不 足 ,总 结 了 “诗 ”的 “三训 ”: “承也 ,志也,持也 。作者承君政之善恶 , 述 己志而作诗 ,所 以持人之行,使不失坠,故一名而三训也 。” 所 说 固有 无视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