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docVIP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word 你我共享 知识改变命运 第二次阶段性练习 初三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出汉宇。(4分) 拾级( ▲ ) 当差( ▲ ) guī( ▲ )宝 端xiáng(▲ ) 2.默写填空。(8分) (1)愿将腰下剑, ▲ 。(李白《塞下曲》) (2)求之不得, ▲ ,悠哉悠哉, ▲ 。(《关雎》) (3)蒹葭采采, ▲ 。所谓伊人, ▲ 。(《蒹葭》) (4)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 ▲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 ▲ 而生活。(鲁迅《故乡》) (5)《陈涉世家》中最能表现陈胜反抗精神的一句话是: ▲ 。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看到世乒赛上中国女队的失利,他黯然神伤,离开了座位。 B.熊猫美仪、美凤憨态可掬,正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嬉戏。 C.青少年要有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就要强词夺理。 D.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发指的暴行。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对媒体日前先后表示将自动减薪。 B.炎热的酷暑,在浓荫密布的树下乘凉,的确是一件乐事。 C.面对流感疫情,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D.能否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5.名著阅读题。(4分)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一个情节,并分析其讽刺意义。 ▲ 6.语言运用。(6 分) 一个顾客在酒吧里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吧的老板:“你们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什么办法?”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1)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了他什么心态?(3分) 答: ▲ (2)顾客话中有何言外之意?(3分) 答: ▲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1题。(18分)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 [乙]林尽水原,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7.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互相轩邈( ▲ ) (2)蝉则千转不穷( ▲ ) (3)屋舍俨然( ▲ ) (4)仿佛若有光 ( ▲ ) 8.翻译句子:(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9.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湍急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 。(2分) 10.甲文总写时先“山”后“水”,为什么分写时却是先“水”后“山”呢?(4分)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