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大洋最小含氧带OMZ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海洋科学.PDF

深海大洋最小含氧带OMZ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海洋科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海大洋最小含氧带(OMZ)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李学刚 , 宋金明 , 袁华茂 , 李 宁 , 段丽琴 , 王启栋 (1. , 266071; 2. , 100049; 3. , 266237) 摘要: 大洋最小含氧带(Oxygen minimum zone, OMZ)通常是指大洋水体中氧含量缺乏的水层, 一般在 水深 200~1000 m 之间, 其形成主要与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导致的溶解氧消耗有关。但到目前为止对 OMZ 的浓度及水层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如以DO 低于20 μmol/L 为标准, 低于此标准的海域面积 可占全球大洋面积的8%, 水体体积可达大洋体积的7%, 分布的主要区域包括东北太平洋(ENP) 、东南 太平洋(ESP) 、阿拉伯海(AS)和孟加拉湾(BB)等海域。OMZ 在全球海洋氮循环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 那里不同化学形态的氮(NH + 、NO – 、NO – 、N O 、N )在微生物的参与下会发生多种复杂反应。在OMZ 4 2 3 2 2 的上部混合层, 硝化作用将NH4+转化为NO3– , 但在 OMZ 核心区主要进行着反硝化作用和厌氧氨氧化 作用过程, 可以将NO – 、NO – 和NH +转化为气态氮(如N 、N O), 释放到大气中, 造成大洋生物可利 3 2 4 2 2 用氮含量更加不足。大洋OMZ 区的存在不仅影响浮游生物的丰度、分布、多样性, 而且影响生物的生 存和迁移行为, 但低氧区并不意味着是生物的贫乏区。同时, OMZ 有利于有机质在沉积物中的保存, 影 响Fe 、Mn 、S 等对氧化还原环境敏感元素的迁移与转化。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大洋OMZ 对全球物质 循环、大洋生态系统和极端环境下生物演化过程有重要作用, 但对大洋OMZ 可能带来的复杂生态环境 效应的认识仍然很有限, 目前亟须深入探讨大洋OMZ 的形成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关键词: 最小含氧带(Oxygen minimum zone, OMZ); 分布与成因; 生态环境效应; 大洋 中图分类号: P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96(2017)12-0127-12 DOI: 10.11759/hykx20170821003 , : (i) N2O 50% , , ; (ii)H S CH , OMZ 2 4 Schmidt 1925 ; (iii)CO2(: “ CO2 :  ”, , CO2 );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