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传染病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染病学 第一单元 总论 一、感染过程 传染过程的三因素:病原体、人体、外环境 感染过程的表现: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感染病原体后不出现临床表现,但产生了特异性免疫。――最常见 c显性感染――最易识别 d病原携带状态――重要的传染源 e潜伏性感染:人体与病原体处于相持状态,不出现临床症状,不排出病原体。 二、病原体的作用 发病的两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感染过程的免疫应答 1、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 2、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态反应 四、 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患性 五、传染病的特征 1、 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2、临床特征分期: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复发与再燃;后遗症 潜伏期是确定检疫期的重要依据及诊断的参考。 3、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六、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分类:甲类 2 种,乙类 25 种,丙类 10 种 第二单元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1、 甲肝( HAV):属小 RNA 病毒秤嗜肝病毒 2、乙肝( HBV):属嗜肝 DNA 病毒 3、丙肝( HCV):单链 RNA 病毒 4、丁肝( HDV):缺陷的单链 RNA 病毒 5、戊肝( HEV):属杯状病毒 二、流行性 1、甲、戊型 传播途径:粪-口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和亚临床感染者。发病前 2 周至发病后 2- 3 周内有传染性。以发病前后各 1 周的传染性最强。 2、乙、丙、丁型: 传播途径:输血;母婴;密切接触;性接触 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1、发病机制 甲肝――表现为肝细胞坏死和肝组织炎症反应。 乙肝――以细胞免疫为主 2、病理 ( 1)急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气球样变。 ( 2) 慢性肝炎:炎症、坏死及纤维化 ( 3)重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肝体积明显缩小,边缘薄质软,包膜皱缩 亚急性重型肝炎:肝质稍硬,表面和切面见再生结节。 慢性重型肝炎:大块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 出血倾向最主要的原因:凝血因子合成障碍。 ( 4)淤胆型肝炎:伴明显的肝内淤胆。小胆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四、病原学检查 1、 HBV 现症感染者传染性强的指标: HBeAg 2、对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最有意义的依据是:肝穿刺活检 3、诊断重型病毒性肝炎最有意义的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 第三单元 流行性出血热 一、病原学:病毒感染(布尼亚病毒),为 RNA 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 褐家鼠是城市型或家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道,消化道,虫媒,垂直 3、流行性: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以青壮年为主。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1、病机: a出血原因:发热期血管壁受损,血小板减少,休克期发生 DIC致消耗性凝血障碍,继发性纤溶亢进和内脏微血栓形成肾损害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变性、坏死。 b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 2、病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管腔内微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 四、临床表现 特征: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 分期: 1、 发热期: 弛张热及稽留热。 三痛症(头痛、腰痛、眼眶痛);红征(颜面、颈、上胸潮红)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及小血管中毒性损害的表现。 2、 低血压休克期:热通病情反而加重 主要为中毒性内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3、 少尿期:常有低血压。伴高血容量综合征。出血倾向加重 4、 多尿期:日尿量>2000ml 可发生电解紊乱(低钾低钠)及继发感染、休克 5、 恢复期:尿量降至 2000ml,血尿素氮、肝酐降至正常 五、检查: 外周血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尿蛋白于短期内急剧增加,如见膜状物及包涵体可明确诊断。 血清特异性抗体 IgM 阳性 血或尿标本病毒抗原或病毒 RNA 阳性 第四单元 艾滋病 一、病原学: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为 RNA 病毒。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 HIV 感染者 2、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母婴 三、病理: 1、淋巴、造血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原发病变,是病毒直接引起的 2、免疫功能障碍引起的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 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卡波济肉瘤 机会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多见 四、分期: 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典型艾滋病期 五、检查:抗- HIV 阳性, CD4 总数<0.2 或( 0.2-0.5) 六、治疗: 主要是抗病毒 抗病毒指征: CD4+<0.35 或 HIV- RNA 水平>5000 拷贝 或 CD4+下降速率>每年 0.08 第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