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VIP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测试(二)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历 史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2年,梁启超指出:“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不能用来纵断东西文化。若说欧美人是天生成科学的国民,中国人是天生成非科学的国民,我们可绝对的不承认。”梁启超此言 A.强调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 B.肯定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 C.对新文化运动表示完全支持 D.否定了当时盛行的进化论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及其学说,他们希望找到既能发展资本主义,又能医治资本主义弊病的药方。这说明当时 A.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经济基础 B.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资产阶级的需要 C.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认识更深入 D.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3.1896年梁启超所著《波兰灭亡记》刊行,1898年6月康有为进呈光绪帝《波兰分灭记》,他们都指出波兰非但亡于俄、奥等国的瓜分,更是由于“内政不修,积弱滋甚”、以及守旧权贵“诋诽攻击”新政新法。其意在 A.揭露列强瓜分图谋 B.打击顽固守旧势力 C.激发改革图强意识 D.培养国人世界视野 4.清末《中国数学史》介绍了当时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士大夫们不但用天干地支替代abc和xy,还用《易经》中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2+ac=bx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这一现象反映了 A.西学东渐后近代数学传入中国 B.近代中国社会封闭落后的心态 C.西方近代数学中国化的必要性 D.传统文化与近代数学相互交融 5.1898年,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这表明清政府 A.利用舆论加强监督 B.扩大普选权的范围 C.全面改革科举制度 D.调整政治参与方式 6.1875—1878年的“丁戊奇荒”,造成1000余万人饿死,2000余万灾民逃荒。郑观应在上海募捐的同时提出构建符合近代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主张,以官绅合力,以工代赈等多元化方式筹资,设立慈善机构,对灾民实施“教养兼施”。据材料可知 A.当时中国社会备荒机制不健全 B.郑观应最早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清政府救灾与防灾措施较完备 D.清政府借鉴西方慈善文化并已施行 7.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情况表明 A.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 B.上海成为女性解放的中心 C.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 D.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8.从“中体西用”到“进化论”,再到“阶级斗争论”,反映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这一选择一以贯之的主题是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弘扬科学与理性精神 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9.梁启超曾言:“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其观点旨在表达 A.振兴民权是建立国权的前提 B.君轻民贵是国家兴旺的根本 C.民众自治是国家发展的归宿 D.伸张民权是民族振兴的目标 10.下表为清末学堂奖励出身情况一览表。清朝末年实行奖励出身制度,通过奖励方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学堂种类 出身 第一级 分科大学(含通儒院) 进士 第二级 高等学堂、政法学堂、高等实业学堂、优级师范学堂 举人 第三级 中等实业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中学堂等 贡生(优、拔、岁等) 第四级 高等小学堂 廪生、增生、附生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儒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C.新社会等级制度的建立 D.近代教育改革的困境 11.下列著作杂志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