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德國(1980-2002)
第六章 德國:嚴峻年代統合主義式改革的政治經濟分析( 1980-2002)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支持「德國模式」成功的國際環境條件自 1970 年代
中期便逐漸消逝,西德統合治理模式承受極大的調適壓力 (Streeck 1997: 42-43;
Manow and Seil 2001: 272-275) 。「布雷頓森林」固定匯率體系解體之後,德國聯
邦銀行便採取了緊縮的貨幣政策以因應,以往過度低估的西德馬克開始匯率上
揚 。直到 1990 年代,對西德出口造成不利的影響(Scharpf 1991) 。1973 年石油危
機與隨之而來的能源價格高漲,國際市場需求下降,1974 年西德便落入經濟不
景氣, 1975 年製造業部門開始萎縮。自 1970 年代中期開始,經濟成長減緩、失
業率上升、總體就業比例下降,造成了社會安全支出日漸沈重的負擔。1981 年
後經濟景氣雖然回復,但是失業人口從此突破百萬 (Bundesanstalt für Arbeit
2003) 。至此,西德國家進入了福利「節約的年代」(Woods 2001: 383-393) 。
如同第五章分析所顯示:自 1970 年代起,西德統合治理模式並未能夠再有
效地因應環境變遷,因此無法持續維繫高度的統合治理模式。如今德國統合治理
模式的調適不良, 1980 年代經濟成長仍舊遲緩。失業率雖曾短暫下降,但 1983
年失業人口突破兩百萬(Bundesanstalt für Arbeit 2003) ,社會安全支出繼續成長(參
見表 1-1) 。1990 年的兩德統一,更是對已經調適不良的德國統合治理模式帶來
更大的震撼與調整負擔 (Czada 1999) ,德國模式逐漸失去光彩(Giersch, Karl-Heinz
103
and Schmieding 1992: 186-221) 。
103 部分學者認為促成「德國模式」成功的條件與因素早在 1970 年代起便已逐漸地消逝。因此,
即便沒有 1990 年的德國統一所帶來的震撼,德國模式仍將面臨其制度上的極限(Streeck 1997:
44-53) 。
150
第六章 德國(1980-2002)
第一節 一九八0年代:統合治理模式的動盪
一、 制度性治理
(一)國家治理能力
西德國家的治理能力弱化,一方面是因為礙於工資自主原則,國家無法敦
促勞資社會伙伴回復有效且負責任的協商;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無力克服過高的薪
資成本結構,與在服務部門開創就業。
過高的薪資結構與低就業創造
西德工業關係中的年度勞資集體協商,在幾個方面對就業與社會福利改革
造成影響。其中最重要也最直接的是薪資、工時與相關工作條件的議定。戰後西
德勞工的高單位生產力輸出是西德高品質、高競爭力、高附加價值生產模式與維
繫高薪資體系的重要因素 (Streeck 1992) 。但是單一部門薪資談判,集體適用的原
則,以及西德社會中強調「社會平等」的規範,在傳統製造業職位萎縮與新興服
務部門中的就業創造不足之際,更加重了西德失業問題嚴重 (Scharpf 2001:
277-279; Streeck 2001: 699-700) 。
戰後德國的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特徵,強調以高度國際市場競爭力與內在緊
密的社會凝聚力,來維持其高薪資的經濟體制(Streeck 1997: 33) 。從戰後初期的
透過單位生產力提升與高工時的生產模式促成了 1950 年代西德經濟奇蹟(參見本
章第一節 ) ,直到1980 年代面對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西德製造業仍然透過發展
以生產力提升的「多元高品質生產」(diversified quality productio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策划书(报告)写作.ppt
- 策略不执行袁结果等于零.PDF
- 策略周报(2018第42期).PDF
- 第届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申请.doc
- 第六部分技术数据.PDF
- 第六章技术性贸易壁垒.PDF
- 第六章金融机构体系.ppt
- 第六章开环聚合(RingOpeningPolymerization).ppt
- 第六章汽车平顺性.ppt
- 第六章网络营销和网络促销.ppt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